就在我提着行李,挤下火车,踏入省城喧嚣的站前广场时,赵瑞龙已经坐在省计委大楼某间宽敞办公室里,品着刚沏好的龙井了。
他的办公室窗明几净,窗外是繁华的街景。与政策研究室那种故纸堆的气息不同,这里进出的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手里拿着报表、文件,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事关重大”的紧张感。
“小赵啊,这份关于开发区土地审批权限下放的意见稿,你看一下,下午处务会上要讨论。”一位四十多岁、面色红润的处长将一份文件放在他桌上,语气颇为客气。
“好的,马处,我马上看。”赵瑞龙站起身,双手接过文件,笑容得体。他清楚,这位马处长是他父亲的老部下,这份客气里,有多少是冲着他的能力,有多少是冲着他背后的“赵”字,他心知肚明,并善加利用。
马处长点点头,压低声音:“瑞龙,晚上有个饭局,主要是几个熟悉一下业务关系。”
赵瑞龙心领神会,这种“业务关系”正是他亟需建立的网络。“谢谢马处提携,我一定到。”
送走马处长,赵瑞龙并没有立刻翻开文件。他靠在舒适的椅背上,目光掠过桌上那部红色的内部电话,嘴角勾起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他拿起另一部外线电话,熟练地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爸……嗯,到了,一切都好。马叔很照顾我……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他语气轻松,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对了,爸,听说……林致远分到政策研究室了?”
电话那头传来几声沉稳的回应。
赵瑞龙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优越感:“政策研究室?呵呵,那是养老的地方。可惜了,他那个青峰乡的报告,虽然有点愣头青,但笔头子还是不错的……不过路子走偏了,再好的笔头也白搭。”
“嗯,我明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嘛。计委这边平台好,机会多,我会尽快熟悉情况,把基础打牢……同学?哦,陈默留校了,挺好,适合他那种性格……林致远?暂时没什么联系,看机会吧,毕竟同学一场,能关照我会关照的。”
挂了电话,赵瑞龙收敛了笑容,眼神变得锐利而冷静。他拿起钢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土地审批”、“开发区”、“招商引资”、“人脉”。在他的规划里,这些冰冷的词汇,将是构筑他未来权力大厦的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