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肯定了他们的部分观点,这是为了缓和气氛,表明我并非听不进不同意见。
然后,我话锋一转,语气依然平和,但分量加重:“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和风险,就选择不作为,就选择安于现状。青云县的现状是什么?是财政枯竭,是民生困苦,是发展停滞!如果我们继续‘稳妥’下去,‘循序渐进’下去,结果只能是差距越拉越大,问题越积越多,老百姓的信心越来越丧失!”
我看向马胜才:“马书记,您强调脚踏实地,我非常赞同。我们提出的农业示范区和云山路改造,就是脚踏实地、寻找突破口的具体举措,而不是好高骛远。试点,就是为了控制风险,积累经验。”
我又看向刘国栋:“刘县长担心的群体性事件和资金问题,正是需要我们政府去精细化管理、去创新破解的课题。不能因为怕出事,就不干事。至于资金,正是因为常规渠道走不通,我们才要更有力地去争取,更大胆地去探索新模式!”
最后,我环视所有常委,郑重地说:“我理解大家求稳怕乱的心情。但我始终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不发展的风险,最大的不稳定是民心的不稳定!省委派我到青云县来,不是让我来守摊子的,是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想办法改变落后面貌的!这项工作,困难再大,风险再高,只要符合青云县长远发展和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在这个问题上,县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也是一致的!”
我没有退缩,也没有激烈争吵,而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政府的决心和立场。我把问题提升到了“民心”和“省委期望”的高度。
马胜才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眼神复杂。他可能没想到我会如此坚持,而且句句在理,让他难以直接反驳。
他沉吟了片刻,脸上重新露出那种圆滑的笑容:“致远同志的决心和担当,令人敬佩啊!既然政府这边考虑得这么周全,那县委就支持你们先搞试点嘛!不过,一定要控制范围,稳妥推进,及时汇报。总之,团结稳定是大局,出了问题,我们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啊!”
他再次强调了“团结稳定”和“责任”,算是为这次交锋画上了一个句号。他没有明确反对,但也没有全力支持,留下了一个“出了问题你负责”的潜台词。
散会后,我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心情并不轻松。班子的阻力,比我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直接。这仅仅是开始,随着工作的深入,触及的利益更深,阻力会更大。
但我知道,这一关必须过。在青云县这片土地上,温和的改良主义行不通,必须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冲破阻力的魄力。
回到办公室,我站在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那几棵在寒风中挺立的老槐树。它们的根系,一定在泥土深处遇到了无数的石块和硬土,但它们依然顽强地向上生长。
而我,也需要像这些老槐树一样,将根须更深地扎进青云县的土壤,同时,要有顶开头上巨石、迎接阳光的勇气和力量。
班子的阻力,是压力,也是动力。它让我更加清醒,也让我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