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分期建设。一期:生态农业观光、体验采摘、农家乐。二期:引入资本,建设精品民宿、康养设施、登山步道等。三期:联动周边山水资源,形成区域性生态旅游目的地。
意义:不仅是盘活一块地,更是树立绿色发展标杆,带动就业,改善环境,提升青云形象。——(标注:第一个决心,必须坚持!)
3.工业适度发展**:
原则:绝不引进污染企业!严把环保关!
方向: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如竹编工艺产业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如小水电、光伏)、劳动力密集型无害轻工业(如今天看到的竹篮,可否规模化?)做文章。
4.人力资源提升: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其适应农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旅游发展需要。
改善教育条件,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部人才。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四、保障措施:转变作风,优化环境
1.干部队伍:扭转“等靠要”思想,倡导担当作为。强化考核,奖惩分明。从我做起,以上率下。
2.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效率。诚信守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3.社会治理:畅通民意渠道(县长接待日制度化),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公平正义。
写到这里,笔尖微微停顿。蓝图是美好的,但每一步都充满挑战。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如何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和思维定式?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阻力和非议?
我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
但我合上笔记本,看着封面上那粗糙的质感,心中却充满了力量。这笔记本上的蓝图,或许还很稚嫩,但它扎根于今天走过的田间地头,孕育于今天倾听的市井乡音,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期盼。
它是我未来行动的指南,也是我对自己“为官一任”承诺的具体化。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我站起身,推开窗户,清冷的空气涌入。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呈现出黛青色的轮廓,沉默而坚定。
青云县,我已经听到了你的心跳,看到了你的渴望。现在,让我用这笔记本上的蓝图,作为回应。让我们一起,迎着困难,向着那片充满希望的未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