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7章 迅速扩张(1 / 2)

影视编辑器 花萌轩 2254 字 3天前

夜色笼罩下的南京城万籁俱寂,唯有秦淮河畔那座新落成的供销社仓库,却透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静谧与有序。

三更的梆子声刚刚响过,仓库专设的“账房重地”内,灯火通明,却听不到一丝人语。

店内,十多名身着统一靛蓝色棉布制服的身影正在无声地忙碌着。

他们动作精准、高效,擦拭货架、清点货物、核对标签,如同最精密的器械在协同运作。

仔细看去,这些“店员”面容虽与常人无异,但眼神却过于专注和平静,缺乏常人应有的情绪波动。

他们,正是苏宁从随身工业空间中取出的AI类人机器人。

为首的一名“管事”,代号“苏壹”,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蓝光,用毫无起伏的声调进行着内部通讯:“系统自检完成,货品数据已更新,货架陈列度100%。距离开市还有一个时辰,进入待机节能模式。”

所有“店员”瞬间停下动作,如同被施了定身法,静静地立在各自岗位旁,只有胸腔极其微弱的能量核心运转声,证明它们并非雕塑。

与此同时,供销社三楼一间完全密闭的“总账房”内,苏宁正通过一面巨大的、来自工业空间的透明光屏,实时监控着楼下的一切数据和画面。

周正杰站在他身后,尽管早已见识过表弟的种种“神异”,此刻仍觉得喉咙发干。

“安邦,这些……这些‘伙计’,当真可靠?你从哪里找来的?”周正杰不无担忧。

苏宁自信地笑了笑,却是不以为意的解释说道,“表哥放心。它们都是我秘密培养的高级人才,它们绝对忠诚,绝对高效,吃苦耐劳,不会出错,更不会中饱私囊、泄露机密。这才是我们对抗江南那些盘根错节的老牌商行,最核心的竞争力。”

“这就好!只要是我们的心腹就行。”

“供销社总店成功之后,立刻着手准备在应天府开设分店,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占据大明市场。”

“明白!就怕货源和人手不够。”

“放心!我培养了足够的人手,货源也是能够供应上。”

……

翌日清晨,大明供销社总店正式开业。

鞭炮声中,大门开启,早已被前期宣传吊足胃口的应天府百姓蜂拥而入。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

店铺宽敞明亮远超想象,货物分门别类,陈列得整整齐齐,每件商品旁都有清晰的纸质标价牌,明码实价。

更让他们惊奇的是店内的“伙计”。

无论顾客如何拥挤、询问如何繁杂,那些身着蓝衣的伙计始终面带标准而略显僵硬的微笑,动作麻利,应答清晰,绝无半分不耐。

收钱、找零、递过货品,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奇了!这速度,十个老账房也比不上啊!”

“而且从不出错!我方才故意多数了一文钱,她立刻便指出来了!”

“这些伙计,怕是店家从海外找来的吧?怎地如此规矩能干?”

议论声中,充满了惊奇与赞叹。

这种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以及店内展现出的惊人效率和秩序,迅速成为了南京城最热门的话题。

……

当然,供销社如此火爆的生意,自然引来了各方关注。

特别是南京户部衙门以及负责征收商税的课税司。

这日,课税司大使带着几名胥吏,大摇大摆地来到“大明供销社”。

周正杰早已得到苏宁吩咐,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

“大使光临,蓬荜生辉!快请内堂用茶。”

“周东家不必客气。”课税司大使斜眼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皮笑肉不笑地说,“贵号生意兴隆,真是日进斗金啊!这税银嘛……”

“大使放心!”周正杰立刻接口,同时示意“苏壹”捧上来几本厚厚的账册,“敝号虽是初开,但深知‘皇粮国税,分文不可少’的道理。这是开业至今所有的进货单据、销售细目,请大使过目。应缴纳的市税、门摊税、交易抽分,皆已核算清楚,分文不差,就等大使前来核验收取了。”

课税司大使狐疑地接过账册,翻看起来。

只见上面字迹工整如印刷,条目清晰,数字准确,每一笔进出都记载得明明白白,想找茬都无从下手。

他带来的老账房算了半天,竟然挑不出一点毛病。

“这……贵号的账房,真是好本事啊!”大使语气复杂。

周正杰笑道:“抚台大人时常教导,经商要诚信为本,依法纳税更是商贾本分。敝号岂敢违背?”

这话软中带硬,点明了背景。

课税司大使想起苏宁那连贿赂都敢直接装箱送京的“凶名”,顿时打了个寒颤,脸上堆起真诚的笑容:“周东家深明大义,下官佩服!佩服!就按这个数,核税!”

……

当晚,总账房内。

光屏上显示着今日的运营数据:营业额、毛利率、客流量、损耗率……每一项都堪称完美。

“看到了吗,表哥?”苏宁指着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损耗和数据,“这就是它们带来的无形优势。无人贪墨,无人算错,无人怠工,无人泄密。我们缴纳的每一分税,都是实实在在的,经得起任何查证。这在皇帝和朝廷看来,就是‘守法楷模’。”

周正杰看着那惊人的利润数字,终于彻底信服,激动地说:“安邦,我明白了!这让所有想在背后使绊子的人,在‘账目’和‘税银’这两个最常规的攻击点上,都无处下手!”

“没错。”苏宁负手而立,目光深邃,“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大明律法的框架内,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堂堂正正地赚钱,明明白白地纳税。当我们的商业行为无懈可击时,我们所积累的财富和影响力,才会是最稳固的。这‘大明供销社’,仅仅是一个开始。”

窗外,南京城灯火阑珊。

而大明供销社内,那些不知疲倦的AI店员们,依旧在无声地整理着货架,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营业。

它们的存在,是苏宁埋在这个时代的一枚奇子,正以一种看似合规却无可匹敌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商业的规则,为他未来的宏图大业,奠定着坚不可摧的基石。

……

“大明供销社”南京总店的空前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江南商界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府县。

而南京城内其他的分店也都在纷纷开门营业,很快让供销社走进了应天府寻常百姓家。

苏宁站在巡抚衙门的舆图前,目光越过南京,投向了苏州、松江、杭州、扬州这些富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