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仁接着说:“一年前,所里一位资深研究员在某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论文本身经过了必要的脱密处理,但其中引用的部分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与所内某个重点项目的关键技术路径高度相关。
虽然无法直接定罪为故意泄密,但这种在公开领域披露敏感信息,无疑为外界研判我方技术进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事后调查,该研究员表示是为了提升个人学术影响力,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终受到了内部严肃处理。”
吴志远问:“这个研究员叫什么名字?”
罗伟仁说:“吴家立。”
吴志远记下了这个名字。
罗伟仁继续介绍:“半年前,所里一名年轻工程师洪家宝,在境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期间,携带的工作笔记本电脑被盗,电脑里虽没有绝密资料,但有内部资料,通过内部资料,可以研判我国激光武器开发大致进展和技术水平。
电脑虽有密码保护,但硬盘未被加密,存在资料外泄风险。
更蹊跷的是,事后复盘,洪家宝承认在会议期间曾短暂接受过某境外同行的招待,席间多喝了几杯,回忆不起电脑丢失的具体细节。
此事最终以失职处理,但是否存在被刻意设套的可能性,至今存疑。”
吴志远眉头紧锁。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
有无心之失,有被利用的漏洞,还可能存在精心伪装的内部人员。
敌暗我明,调查难度很大。
但是,敌人再狡猾,也会留下破绽,就像常龙,百密一疏,晚上倒垃圾,露出马脚。
罗伟仁语重心长地说:“志远同志,你的到来,是上级加强我所安保力量,特别是内部反间谍、反窃密能力的重要举措。
韩厅长是我老学长,我们多年前就认识,你来835所,是韩厅长亲自安排的。
你明面上的职务是安保部副部长,便于你开展工作。
韩厅长说了,业务上,你接受厅里领导,但有需要我配合的地方,尽管开口。”
“感谢罗所长支持。”吴志远接着问,“所里最核心研发区域在哪里?有哪些安全保密措施?”
“好,我正要跟你详细介绍。”罗伟仁站起身,走到办公室一侧墙上悬挂的835所区域平面图前,吴志远也跟了过去。
“你看,”罗伟仁用手指着图纸,“我们所大致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围是行政办公区和生活配套区,包括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栋楼,以及食堂、宿舍等,安保级别一般。”
他的手指移向图纸中心:“核心研发区域在这里,我们内部称为内场或核心区,主要是三栋独立的建筑:
一号楼是理论研究和设计中心,二号楼是激光器总装与测试大厅,三号楼是数据计算中心和核心实验室。
这三栋楼被一道内部围墙环绕,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有单独的出入口。”
罗伟仁介绍核心区域安全保密措施:“第一道是物理隔离与门禁。进入核心区院落大门需要专用通行证加刷卡密码,并且有保安24小时值守核对身份。
核心区内的三栋楼,每栋楼的入口都有门禁系统。”
“二号楼和二号楼内的特定区域,比如总装车间、测试大厅、核心实验室,实行的是双人同行制度,即至少两人同时在场且相互监督才能进入。”
“第二道是电子监控与报警。核心区周界、所有出入口、走廊、关键设备间,都实现了高清监控无死角覆盖,录像保存至少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