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远小心翼翼地拧开胶囊,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微型TF存储卡。
吴志远立即汇报,接到的指示是:证据原位放回,恢复原状,对垃圾点实施严密监控,张网以待,务必人赃俱获。
吴志远和李小雨严格按照指令,将存储卡重新封装回胶囊和垃圾袋,小心翼翼地恢复原样,放回原处。
随后,他们撤离到更远的观察点,与其他接应的侦查员一起,布下了天罗地网。
果然,一小时后,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子鬼鬼祟祟地出现。
他快速扫视四周后,径直走向那个垃圾桶缝隙,熟练地拿走垃圾袋。
然而,还没走几步,就被吴志远和李小雨控制住了。
随即,常龙被抓。
间谍案成功告破。
在结业典礼上,副厅长韩卫东发表讲话:“同志们,你们顺利完成了初任培训,经历了思想和技能的双重洗礼,尤其是经历了实战的初步检验。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是牛刀小试,国安工作永远在路上,敌人更加狡猾,斗争更加隐蔽和复杂。
希望你们时刻牢记忠诚、使命、担当的誓言,像一颗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钉在各自的战位上,用智慧和生命守护好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他特别点名表扬了吴志远和李小雨在常龙案实战考核中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严谨判断力、沉着的心理素质以及突破性贡献。
随后,举行优秀学员颁奖仪式。
韩卫东亲自为吴志远颁奖,并和他亲切握手。
结业典礼的第二天,吴志远带着全新的身份和使命,奔赴下一个战场——835研究所。
835所位于城郊,高耸的围墙,围墙上有铁丝网,占地面积有两百多亩。
大门口,是保安,而不是武警站岗。
毕竟,这是军民两用科研院所,与真正的军事重地有所不同。
报到后,吴志远直接去了所长罗伟仁办公室。
按照楚建国的说法,整个835所,也只有罗伟仁一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罗伟仁五十多岁,是一位专家型领导。
见到吴志远,罗伟仁起身站起,笑脸相迎:“吴志远同志,欢迎欢迎,快请坐。”
吴志远坐下后,罗伟仁将办公室门关上。
“志远同志,组织上已经介绍了你的情况。欢迎你加入835所。
835所承担的科研任务非常重要,在外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军民两用科研单位,但在内部人员眼中,它是顶尖的激光武器研发基地。
所里正式职工有两百多人,一半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正因为我们研究领域敏感,一直是境外情报机构觊觎的目标。
近几年,所里至少发生三起疑似泄密事件,有的无意泄密,有的可能是被窃密。
就在上个月,我们某个核心部件的关键性能参数,竟然出现在境外某军事分析网站上,虽然描述模糊,但内行一看就知道指向我们的项目。
这个消息,在所内也仅有参与该部件测试的少数几个人掌握。
我们进行了内部排查,但没有锁定目标,因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这才是最危险的,说明如果泄密属实,那么这个‘钉子’埋得很深,而且非常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