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7(2 / 2)

重活记 唐观水 5660 字 2019-04-19

“看来,不管当初去香港是什么目的,最终还是要叶落归根,还是要走回来,有个家在背后支撑着才是。”唐欢喃喃自语道。

唐欢想到这里,越来越开心,只觉得胸中的郁闷也开始慢慢散去,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一通百通,所有现有的以及潜在的问题,似乎在投资内陆这个前提下,都已经开始烟消云散。

他又想到,投资内地不止是可以让自己取得政府的信任,获得优厚的回报,进而强国报国,同时也是一种最好的自保方法。

唐欢穿越来的时候,正是全球经济危机时期,那时候的一系列事情越来越证明当年的思想政治课本很多东西的正确性,那就是玩金融不过是第三产业,是虚拟的泡沫财富,工农业产业,才是真正产生财富的东西。

尽管也很多人说,工厂一样可以倒闭,农产品也可以卖不出去,然后资不抵债破产,比如美国最大的通用,在21世纪初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下,也摇摇欲坠,又比如索尼,也是损失惨重,但这跟金融业还是有着根本不同。

没错,工厂可以资不抵债,也可以破产,但他还是有厂房,有技术,这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要度过这个难关,他依然会产生效益,也就是说,对于工业来说,资不抵债不是问题,经济风潮也不是问题,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具有持续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不会一下子被人打死,就算损失了,也顶多是换个持有人而已。

但金融不一样,金融不过是在玩弄货币,是在玩弄财富交流的流通环节,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就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目前自己最多的就是钱,是在金融领域玩,那些知道自己底细的银行家们,有太多办法玩自己,可如果这些虚拟的货币转化为实际的工厂矿场等东西,那又不同,特别是国内,因为这样就等于有了国家这个保护伞。如果这些工厂之类的规模庞大,地位举足轻重,那么万一出现比如经济危机之类的事情,国家也肯定会帮忙。就比如美国,在后来的经济危机之中,各个工厂企业都快倒闭了,不就立刻跟政府要了救市资金么。

换句话说,只要自己投资在那些实在的、重要的企业上,万一出现问题,国家也会帮着自己度过难关,不会只有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了。然后背后靠着国家这个大树,自己继续凭着先知优势搞钱,也就不必整天提心吊胆了。

“你们背后有国家,咱背后也有国”唐欢笑眯眯的想。

第二一六章 学一把万恶的资本家

尽管自认为是想明白了今后该做什么,但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好的事情,而且也必须回去找人好好商量一下,所以唐欢决定先把这些恼人的事情抛在一边,而是继续去参观一下此时的宝钢,看一看这号称被日本摆了一道的一期工程是个怎么样的情况。

因为有政府的特别介绍,加上唐欢考察大飞机厂与汽车厂,准备携带巨资投资的事情在业内也广为流传,所以唐欢的这次轻装考察获得了宝钢上下的重视,他们其实也都希望在唐欢未来的大投资方面分一杯羹。

宝钢的一期工程,已经差不多竣工,看着这一座座貌似很现代化的厂房设备,唐欢却深深的叹了口气。别说,这小日本的东西,卖相还真的不错,很明显这里的厂区规划,比老厂区要好的多,而设备也看起来一排先进模样。

在旁边洋洋得意的解说员陪同下,唐欢亲自去看了一下整个炼钢的流程。从选矿、填料一直到一炉钢水变成钢锭,他都亲自看了一遍。尽管他是个外行,只能看个热闹,但他也总算了解一点现代化炼钢的一些初步流程。

就他个人来看,根本看不出有什么花活在里头,因为这个炼钢的过程的确很流畅,而据说产出来的钢锭质量也很好,如果不是唐欢在前生知道一点流传出来的所谓内幕,还真不知道这大好的场面被人狠狠宰了一刀,成了日本新日铁地提线木偶。

看完炼钢过程。唐欢又回到办公室,跟他们详细询问炼钢的原料来源以及市场销售情况。听到他们的解说之后,才知道原来宝钢除了煤炭是自己从国内解决外,铁料都是进口。而且更离谱的居然是通过日本方从澳洲或者巴西进口,这必然会被日方剥一层利润。

不过,据说市场销售情况很不错。宝钢地钢材由于质量很好。加上现在正是大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所以宝钢产品基本是供不应求。

这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没有92年邓公南巡之后完全放开脚步大开发的时期,等到邓公完全掌握全国大权,然后92南巡,全国上下都深刻明白上层地风向标。又开始经营股市之后,到了那个经济急剧升温的时候,才是钢材市场呈现爆发式成长的大时代。

那段时期。中国自己生产的合格钢材根本就不够,因此很多都是大量进口外国钢材,可以说就是这种刚性需求,养活了9年后因为日本泡沫经济危机而频临破产边缘的新日铁等日本钢铁公司。以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血汗钱,帮日本的钢铁公司度过了最困难地时期。

所以说,刚刚起步的中国,实际上有着巨大的钢铁需求缺口,如果在92年之前能够投资建成一系列大型地钢铁集团,拥有者巨大的产能,那么广中国一地,就可以吃的盆满钵满。顺便还可以打击日本钢铁业。

唐欢忽然发现。自己如果在中国搞钢铁生意的话,那绝对是一本万利。因为他依稀记得,改革开放期间,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这整整十几年地时间里,正是中国发展呈现跳跃式的一个历史时期,而这个发展,又特别以钢材跟水泥的需求为最大需求,可以说只要生产出还ok的钢材水泥,基本不用发愁卖不出去。毕竟,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至于怎么做钢铁集团么,具体他是不懂里面怎么炼钢,但他有资金,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钢铁机构,而他的印象中,也有一个值得借鉴的学习榜样,那就是后世地钢铁巨头米塔尔。

这个印度人,后来打造了世界第一地钢铁集团,而他并非是以技术取胜,完全是以资本吞并的方式取胜。具体就是收购一些经营不善但依然有潜力地钢铁公司,然后注入新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