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降薪罚款(2 / 2)

她揣测对方是否因怕好处不够而施加教训。

秦淮茹的女儿真是思维敏捷,总能曲解人意。

杨建国训诫众人要专心学习,警告他们若保持旧有的工作态度,不如趁早离职。

随后,他缓缓离开设计部。

今天仅扣槐花十元底薪,杨建国觉得已算手下留情,他打算逐步实施,并需找到合理理由,确保对方犯错时再行动。

槐花心中暗誓,早晚要让杨建国自行涨回她的工资。

她并非不愿送礼,而是刚到设计部就被安排任务,无暇分身。

她感到万分委屈,这并非她有意拖欠。

埲梗听闻妻子失业的消息,震惊不已,追问原因。

张娟抱怨,这一切都是贾家的过错,不仅她失业,连婆婆和公公也被开除。

她坚信,自己的事业完全归咎于贾家,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怎么可能,我们家能得罪谁呢?”

埲梗一脸困惑,家里到底做了什么,害得媳妇丢了工作。

媳妇没了工作,以后可怎么生活,他自己也没工作,全家就靠媳妇的工资支撑。

“你问我?你去问家里人!还有,家里以后怎么办?”

“我现在怀着孕,出去找工作也没人要,你说怎么办吧。”张娟借机发泄。

其实她早就不满埲梗了,他整天无所事事。

这么久都不找工作,张娟真是受够了。

让她一个女人养家,她真不知埲梗怎么好意思。

“我去问问我妈到底怎么回事。”

埲梗也很恼火,这样家里就没了收入,以后怎么生活?

让他找工作?他也得找得到啊。

埲梗就是个废物,回来后全靠家里帮忙找工作,自己没一点自立的想法。

……

“杨厂长?你怎么来了。”

杨建国看着来访的人,非常意外。

这家伙来自己家做什么?

出于礼貌,杨建国还是把人请了进来。

“我现在得叫你杨厂长了,真没想到,咱们厂还出了你这么个大人物。”

“听说你那厂现在规模好几千人,效益也很好啊。”

杨厂长恭维着杨建国,但语气中带着一丝高傲。

他现在已退休,无权无势了。

但在杨建国面前,他一点姿态都没放低。

“也就勉强糊口,个体户不好过。”

杨建国笑着回答,但心里不以为然。

他对这位杨厂长可没好感。

当初他辞职,就是被这位穿小鞋逼的,他可没忘。

那时候个体户还不被允许,他因此在家闲了很久,都是拜这位所赐。

所以杨厂长现在这副模样,他一点也不意外。

“杨厂长,我这次来,是想请你帮个忙。”

‘我有个二十四岁的儿子,坚持要做个体户。

我阻止不了他,只能尽力帮他。

杨厂长,能否让我儿子在你厂里入股,有你照应,我会安心许多。

杨厂长笑容满面,提出的要求毫不客气,直接就想让儿子成为杨建国厂子的股东。

他原本想让儿子做钢材生意,借助轧钢厂的关系网。

但奔波了半个多月,事情毫无进展。

现任厂长根本不理睬他,这让他看清了现实。

‘杨厂长,很抱歉,目前厂子不需要投资,所以不行。

股份的事不是我随意能安排的,这个忙我帮不上。

杨建国心中暗骂,当初你针对我,现在竟好意思要入股,你把我当什么了?

杨建国记仇,杨厂长曾经针对他的事,他绝不会忘。

以德报怨?在杨建国身上绝不会发生。

再说,他儿子拿什么入股?那钱岂不是会拖累工厂?

‘杨建国,我知道我们之间有点误会。

你可能对我有误解,但这不重要。

个体户都看重利益,我儿子入股,肯定有好处。

还记得那位大领导吗?你以前给他做过饭。

他至今还念着你的手艺。

‘周末去给大领导露一手,到时候我从中介绍你们认识。

杨厂长对杨建国的拒绝并不惊讶,早已备好对策,相信杨建国不会拒绝。

认识大领导对普通人有多大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即便大领导已退居二线,也不是随便能认识的。

如今大领导关注个体发展,介绍杨建国这样的成功个体户给他认识,也是一功。

这是多赢的好事,杨厂长自然要促成。

杨厂长,您或许有所误解,我现已是数千人规模工厂的负责人,非昔日厨子可比。

若需寻厨子,前院傻柱家便是,不必劳烦我。

您请自便,我实在无能为力。

这番话惹恼了杨建国。

曾巴结的那位大人物,如今他可不放在眼里。

想当年,为他多次掌勺,却只能在厨房挨冻,连面都见不上。

傻柱轻轻松松一趟,便成了忘年之交。

那种领导,专为傻柱这类人设,杨建国不愿再理会。

更何况,他已退居二线,更无需逢迎。

退二线又怎样?曾是大领导?人脉广?

别忘了,他南下归来不久便二线了,在京还有何人脉?呵呵。

居然还想让杨建国去做厨子,这是何意?

就是要告诉杨建国,无论你现在多风光,在我面前仍是个厨子,只配在厨房做饭。

去了,便是自降身价,永难翻身。

就算是实权人物,杨建国也不会屈就。

何况是个已退无人脉的领导,走吧。

“杨建国,你得想明白,这样的机会难得。”

“有了台面照应,你的生意会顺畅许多。”

见杨建国如此态度,杨厂长既意外又恼火。

竟没被吓住。

他自己与大领导境况相当。

人走茶凉,大领导关心个体发展,实则想借机再起。

别以为他多高尚,当年杨建国做饭时,众多厂长出席,那场面是何意?

那是个以小团体为中心,大领导为核心的圈子。

如今虽退,仍不安分,还找杨建国这样的个体户,意欲何为?

集结一群发展最为出色的个体,自然能站在时代潮头,重新获取某些资源,杨建国并不愚钝。

“我认为我现状已足够良好。”

杨建国非愚者,断不会加入那退居二线的团体,除非他彻底失去理智。

“你可要三思,有人支持与无人支持,结果将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