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领头羊(1 / 2)

今日造访杨建国,实则是大领导之意。

关于其子的生意仅是附带之事,本意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未料杨建国态度如此,第一步便宣告失败。

杨建国如今乃京城个体户中的佼佼者,个体发展的典范。

别说他们现在无权,即便有权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背上阻碍个体发展的骂名。

故而杨建国不点头,杨厂长束手无策,大领导亦无计可施。

“无需,我的生意无需任何人关照,只要无人阻挠,它自会蓬勃发展。”

“我相信,在这大势之下,无人胆敢轻举妄动,毕竟我可是个体发展的领头羊。”

杨建国冷笑,谁说杨厂长心地善良?

只因他被杨副厂长打压,剧中露面稀少。

那仅是剧情需要,他只是个配角,不代表其他。

现实中,他可能极为阴险,超乎想象。

若杨建国答应去做饭,别说在那位已退休、无权无势的大领导面前,

即便是在杨厂长面前,也将颜面扫地。

因他是席面上的人物,而杨建国却沦为厨子,地位高下立判。

这点利害关系,杨建国岂能不明?

让他这位掌管数千人的大厂长去做厨子,为普通百姓烹饪,日后低声下气,真是异想天开。

“好,杨建国,你确有骨气,望你能一直如此。”

“很快京城个体户将全面放开,到时你还是否能保持标杆地位,呵呵呵。”

杨厂长亦动怒,他在警告杨建国,现在不动不代表将来不动。

待个体户限制全面解除,京城各行各业必将繁荣昌盛。

届时,杨建国犹如沧海一粟,何人还会留意其存在?

大领导虽已退位,但能力犹存。

“我静候那一刻。”

杨建国毫不在意,只要他愿意,他永远会是顶尖之人,永远树立标杆。

杨建国原以为,杨厂长与大领导的报复,会遥遥无期。

毕竟,他们眼下既无机可乘,亦无实权在握。

然而,杨建国低估了对手,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支援贫困地区建设?让我在贫困地区投资?”

闻此,杨建国顿觉此事有蹊跷。

“事情是这样的,上面正策划吊庄移民计划。”

“计划将贫困地区居民迁移至更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但迁移地虽适宜发展,地处平原,却常年风沙肆虐,不宜居住,还需多年建设。”

“如何留住迁移人口,成为一大难题。”

“因此,上面希望动员一切力量,为迁移地提供工作岗位,吸引人们搬迁。”

“特别提到先进个体户,希望你们这些走在前列的个体企业家,也能为此计划贡献力量。”

“若能前往开设工厂,提供岗位,那便再好不过。”

听局长言罢,杨建国心中已明,此事不应找上自己。

定是有人作梗,最有可能的便是杨厂长与大领导。

“能否详述吊庄移民计划?具体何处人迁往何地?”

杨建国虽不甚在意,却对此事颇感兴趣。

按杨建国所知,此事不应发生在此时,应是九十年代的政策才对。

有人似乎提前行动了,或是影视世界的时间线本就不同。

杨建国感到困惑,不清楚其中的变故,希望弄个明白。

莫非,真的是有人在暗中作梗?

一位退休厂长,一个二线大领导,绝无能力主导如此大事。

他们至多只能顺水推舟,把杨建国推进这火坑,意图让他损失惨重。

“目前,这还只是个计划。”

“计划将贫瘠无发展潜力的山区居民,迁至地广人稀的平原。”

“现在还只是个框架,具体细节尚在规划中。”

“提前投资,仅是为了给移民做前期准备。”

这话一出,杨建国顿觉合理。

如此庞大的计划,耗时数年都是可能的。

拖上几年,不就对上了吗?

“既只是个计划,为何找到我?”

都是计划,还早得很,找杨建国作甚?

不是该等计划具体实施时,才轮到企业帮扶吗?

“有领导建议,可让企业先行在平原投资,待计划实施,刚好安排移民。”

“这样,能更好地留住移民,待移民计划启动,让大批移民看到发展的曙光。”

杨建国明白了。

什么先行投资,分明是挖坑。

能移民之地,必地广人稀,条件艰苦。

届时厂子建好,运营都是难题。

“这个,我再考虑考虑。”

杨建国未直接回应,心中另有打算。

原以为移民已开始,到那边可直接招工。

原来只是个计划,按杨建国的记忆,这至少八年后才会实施。

八年啊,提前八年去,能做什么?

这可是影视剧,与这计划对应的,杨建国已想到一部剧。

那里风大频繁,让杨建国印象深刻。

遇到南易和丁秋楠,即便有其他影视情节干扰,杨建国也不觉诧异。

“杨厂长,不必急于做决定。”

“我这里还有上级提供的优惠政策。”

“若有实力的企业愿意前来建厂,可享受诸多政策利好。”

“例如车辆购买权的开放,以及铁路运输的优先权。

我相信杨厂长看过后定会改变主意。”

杨建国的工厂虽具一定规模,但诸多方面仍显落后。

特别是在运输上,卡车一直未能到位,多次申请均石沉大海。

这背后有时代的原因,私家车尚不被允许。

即便有车,也无处加油,政策放开尚需时日。

如今来杨建国厂提货的批发商,只能依赖三轮车,甚至马车。

若杨建国厂拥有卡车,将极大提升效率。

原材料进货也不必再支付高昂的纺织厂运输费用。

“再说吧。”

杨建国微笑,明知是计,他会上钩吗?

答案是肯定的。

杨建国心中已觉此事可行,如此态度只为争取更多优惠。

杨厂长背后之人若要出手,必会让杨建国吃些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