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硬撑(1 / 2)

深知奶奶的性格,两人不敢轻易插手,生怕被张贾氏反击,那可就吃亏了。

埲梗则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着热闹,丝毫没有上前劝架的意思。

他心想,不管谁吃亏,谁收拾谁,他都高兴。

“哥,你去厂里找妈回来,只有妈能制止他们。”

小当无计可施,只能让埲梗去找秦淮茹。

这种情况下,也只有秦淮茹能平息事态。

“我才不去呢。”

埲梗根本不想管这事,更不愿去找秦淮茹。

他心想,打吧,一个才好。

“你怎么能这样?”

槐花看着埲梗,觉得他变了,自从回城后变得陌生而疏离。

“又不是我让他们打起来的。”

埲梗一脸漠然。

张贾氏给他的伤害是一辈子的,他恨不得张贾氏去死。

至于傻柱,埲梗从未瞧得上他,从小就叫他傻柱,一直鄙视他。

现在这个局面,在埲梗眼里就是狗咬狗。

“我去找妈,你们想办法分开他们。”

小当没办法,只能向厂子跑去。

再不去找人离开他们,事情就闹大了。

“等你回来,他们自己早分开了。”

埲梗看着小当跑远,小声嘀咕。

其实张贾氏根本追不上傻柱,她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还能打多久?

“傻柱,你给我等着,我不会放过你的。”

果然,小当刚走,张贾氏就停下了脚步。

她打不动了,已经没力气了。

她好吃懒做,六十多岁,又是个胖子,能有多少力气?

岁月流转,张贾氏,我依然守候你,笑声朗朗,傻柱满怀得意,体力充盈,即便奔跑数十圈亦不在话下。

“傻爸,别再惹奶奶生气了,咱们快回家吧。”槐花羞赧难当,四周皆是围观邻里,长辈如此不顾颜面,让小辈们颜面何存?

“槐花,我去上班了。”傻柱午时归家,只为送饭,食堂佳肴,他特意带回,平日里,他少有归家之时。

岁月悠悠,傻柱尚未拥有一辆自行车,往返之路颇为遥远。

“哟,傻柱,家中好生热闹。”傻柱欲出,恰逢围观的杨建国,杨建国热情地与他打招呼。

“嘿,看热闹挺乐呵?哪天我也让你瞧瞧热闹。”傻柱心生不悦,察觉杨建国言语中的讽刺。

“或许吧,但你无缘此景,我家可没你家这般喧嚣。”杨建国轻笑,毫不在意。

院中哪家不是和睦相处?唯有这些“禽兽”日日滋事,若无他们,此院定是最和谐之地。

“未必。”傻柱反讽,“杨建国,失业数月,家中尚未四起?”

“再过几月,你家还能平静如初?”傻柱质疑,杨建国正值壮年,失业在家已久,他不信杨建国之妻能长久忍耐。

毕竟,这个家全靠杨建国之妻支撑,女强男弱的家庭模式,隐患重重。

“哈哈,等着瞧吧。”杨建国毫不在意,他深知妻子不会因此生事。

且他虽失业,却常带物品回家,伙食改善,还为妻子购置诸多美衣,妻子每日皆笑容满面。

“嘁,有什么好得意的,我就不信你能一直乐呵下去。”

傻柱心里暗想,杨建国不过是硬撑而已。

都过了好几个月,杨建国还整天待在家里,明显就是找不到工作。

记得杨建国辞职那会儿,还大言不惭地说有大饭店来挖他。

现在想想,那不过是吹牛罢了。

若真有大饭店挖角,杨建国怎会还不去上班?

“过段时间,你就等着瞧好戏吧,放心。”

杨建国对傻柱的话毫不在意。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傻柱就会看到自己家的变化,不过这变化绝非争吵之类,而是家境变得更好,收入更高,把他们远远甩在后面。

“真不明白,你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傻柱实在不理解,一个没有收入的男人,在家里不就成了废物吗?肯定会被家人嫌弃的。

但他从未想过,被家人嫌弃只因没钱,这只是他家的情况。

而在杨建国家,无论谁没有收入,都不会被嫌弃。

这才是真正的家庭,与他家截然不同。

傻柱作为未婚男,对家庭全心投入,可秦淮茹呢?她以及她的家人子女,对傻柱却并非全心全意。

正因如此,傻柱才会有种没收入就会被家人嫌弃的感觉。

他从未深思为何会被嫌弃。

若秦淮茹失业,傻柱会嫌弃吗?恐怕只会想尽办法安慰她。

那为何傻子失业,就一定会被嫌弃呢?潜意识里,他或许清楚,贾家对他并非真心相待,只是离不开他的钱。

“这傻子啊。”

望着傻柱上班离去的背影,杨建国无奈地摇头。

傻柱完全被贾家掌控了。

秦淮茹的手段,着实厉害。

傻柱这辈子,就像头老黄牛。

若是没有娄晓娥那段过往,也不会有后来那个愚钝的何晓。

至于以后的傻柱会怎样?贾家的几个孩子,可都是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三天后,杨建国弄了一辆三轮车,载着一百多套工作服和一些牛仔裤,开始摆摊了。

今日,杨建国确信城管不再追赶,赚钱时机已到,计划正式启动。

“没错,我说过我有一批货。”

杨建国略感惊讶,那小贩竟还记得他。

“你就不能换个地儿?咱俩这样竞争,谁都赚不到。”

小贩一脸无奈。

杨建国同样售卖工作服,且在此有利可图。

然而,小贩担忧杨建国的到来会让收入减半。

“放心,咱们不构成竞争。

我这衣服价格高出你许多。”

款式超前,杨建国无意走低价路线。

小贩的裤子仅售三元,而杨建国的一套工作服定价二十五元。

更甚者,他还带来了数十条牛仔裤,计划每条五十元出售,抱着试探市场的态度。

“同志,你这衣服怎么卖?”

杨建国刚挂起几套衣服展示,便有人上前询问。

衣服的样式令人眼前一亮。

“工作服一套二十五。”

“牛仔裤一条三十。”

杨建国连忙介绍。

“一套二十五?开玩笑吧!”

“这裤子三十?谁买得起,别开玩笑了。”

“十块一套怎么样?十块我就买。”

“这牛仔裤十块我买了。”

不久,人群聚集,但都只是围观讲价,无人购买。

衣服裤子确实吸引人,样式新颖,但价格让人难以接受。

“不讲价,就这个价。”

“我跟你们说,全京城就我这一家卖,数量有限,错过就没了。”

“看看这牛仔裤,你们见过吗?”

“穿上它,回头率爆表,找对象都更容易。”

“还有女款牛仔裤,看这样式,还需要我多说吗?送给对象,求婚都能成功。”

降价?没门儿。

杨建国一番忽悠,场面热闹非凡。

尽管现在薪资普遍不高,但城里的有钱人着实不少。

因此,降价并无必要,总有人愿意购买。

“那条牛仔裤,给我。”

不一会儿,便有人出手,直接递给杨建国五十元。

工作服还未开张,牛仔裤却已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