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补助的粮食(2 / 2)

“老伴,那聋老太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可得小心。”

三大妈满心忧虑。

虽失靠山,但院中老人谁不知她习性?无理也要搅三分,有理更要闹翻天。

这些年,她被尊为大院老祖宗,要面子至极。

可如今,连讹诈之事都做得出来,还会在乎面子?

“放心,实在不行还有王主任呢。”

“咱们让聋老太一日三餐管饱,王主任自会站在我们这边。”

“咱们这是在帮王主任排忧解难。”

三大爷志得意满,认为此举定能让王主任承情。

若非他出头,王主任那时还真难办。

“那就好,千万别让那老太太闹到咱家来。”

三大妈心中依旧忐忑。

聋老太会就此罢休?

……

“阎老西,你给我出来!”

三大爷一脸自信,不料次日晚上,聋老太竟找上门来。

“这是做什么?老太太,你这是做什么?”

三大爷一脸茫然,他自问没对不起聋老太。

原来聋老太这个月的口粮早已用尽。

口粮乃街道补助,勉强果腹,三大爷的打算是下个月再动手脚。

眼下,皆是足额发放。

街道补助的物资,三大爷也不敢贪。

“你说什么?今天给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你是不是贪了我的粮食?”

“咔嚓……咔嚓……”

聋老太边讲边挥舞着她那破旧的拐杖,几下功夫,三大爷家的玻璃就碎了五六块。

她此行目的明确,就是要上门。

“你干什么?快住手!”三大爷急忙喊道。

他知道这老妇人砸了玻璃是绝不会赔钱的,她也确实没钱赔。

聋老太手持拐杖直指三大爷,气势汹汹地质问道:“说,你是不是偷了我的粮食?”她誓死也要保住自己的补助和供应量,不让它们落入三大爷之手。

若真要闹,她有的是办法,这种程度的争吵,她以前也不是没做过。

她能在这院子里闹腾出名堂,绝非偶然。

三大爷连忙否认:“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街道给多少,我就给你多少。

不信我们去街道问,我真没贪你的粮食。”他心中暗自叫苦,虽然确有贪一点的念头,但还未及实施。

聋老太却不依不饶:“我不信,你肯定贪了,把我的粮食还给我!”她此行就是要讨回粮食。

其实三大爷家今天送的粮食是足够的,但聋老太不愿自己动手做饭,加之送的菜仅有几片白菜叶子,她更是难以下咽。

她只想拿回粮食,换成钱和票。

三大爷拒绝道:“不行,街道不让给。”昨天街道王主任特地叮嘱过,绝对不能把粮食给聋老太。

聋老太一听,拐杖又举了起来:“不给?我砸了你的家!”她威胁道,若不给,那六块碎玻璃只是个开始,她会把整个家都砸烂。

三大爷见状,哪还顾得上王主任的交代,忙道:“我给,我都给你。”家中的损失远比那点粮食要大得多。

聋老太临走前还威胁了三大爷一句:“哼,以后再敢拿我粮食,我还砸你的家。”

此时,三大爷心中懊悔不已,早知道这样,他绝不会接手这件事。

他本以为聋老太会顾及些脸面,没想到完全失算了。

她的粮食和钱财,怎会落入三大爷之手?

三大爷那是出了名的精明算计,落入他手,岂能完好无损?

聋老太心知肚明。

“这可如何是好,早劝你别掺和这事,你偏不听。”

三大妈望着破碎的玻璃,心疼不已。

六块玻璃,价格不菲,皆是工业品。

一块便值一钱有余,足以换得十几斤粮食。

……

损失惨重。

“快找人换上玻璃,我去买,去晚了店铺就关门了。”

“明日我去寻王主任,看看能不能让街道赔偿。”

三大爷又能说什么呢?

他一生算计,自诩无遗策,如今却被一个老太太砸了招牌。

“傻柱,背奶奶去卖点东西。”

离开三大爷家,聋老太感到步履维艰,遂来到傻柱家。

往昔,她养尊处优,身体硬朗,故作蹒跚。

如今无人问津,数日便虚弱不堪,真正成了蹒跚之态。

此刻,确需人背了。

“老太太,您这是要卖何物?”

“这粮食又是怎么回事?”

傻柱见聋老太和她手中的粮袋,心生疑虑。

“我去阎老西家,把我的粮食要回来了。”

“他想算计我,没门儿!”

“背奶奶去换粮,奶奶吃不惯粗粮。”

聋老太颇为得意,未对傻柱隐瞒。

阎老西乃阎书斋的外号,只是多年无人提及。

大院之人岂会不知三大爷为人?聋老太坚信自己做得对。

傻柱是她大孙子,定会支持她。

“老太太,这粮食是街道补助的吧?您的粮食不是没了吗?”

傻柱可不傻,怎敢背着聋老太去卖街道补助的粮食?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聋老太不愿提及粮食的来源,是否是街道补助。

“老太太,您可别害我呀。”

“这粮食我哪敢背着您去卖,街道知道了还不整死我。”

傻柱连连摇头,这粮食是街道给聋老太这个月的补助,怎能随便卖呢?他要是掺和进去,街道定会找他麻烦。

“大孙子,背我回家,奶奶走不动了。”

聋老太可不顾那么多,让她天天自己做饭,吃的还是窝头白菜,简直是要她的命。

她宁愿被教育,被王主任训斥,也要卖粮买肉。

“您还是回家吧,我扶您回去,给您做顿饭。”

“别看这只是白菜窝头,做好了也很好吃的,您就瞧好吧。”

傻柱扶着聋老太向后院走去,丝毫没有背着她出去卖粮食的意思。

那责任太大,他承担不起,也不愿承担。

“傻柱,你可是我大孙子啊,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聋老太吃了傻柱做的窝头白菜无数次,怎会不知其味。

窝头始终是窝头,再怎么做也喇嗓子;白菜始终是白菜,再怎么做也没肉味。

“老太太,我这是为了您好,这粮食不能说卖就卖,那是投机倒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