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过站长办公室内人员活动迹象的停止时间,紧临着车库那里的迹象停止时间,两者之间的间隔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站长办公室内没有人员活动之后不久,车库里的活动迹象就消失了。”
在梁队长脸上,卢慎看出了惊讶的神情。他明白,梁队长此时终于发现自己想错了。
并非是贾滨杀光了所有人之后再自尽,而是凶手另有其人。
“很好。你这个发现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
梁队长说完,点上香烟大吸几口,随即命令手下的人去调查全部的环境检测数据,集中力量进行研究。
搜救队和指挥部方面也同意卢慎的这套假设,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但紧接着,搜救队长又问他道:“你刚刚问到雪地车的事,雪地车怎么了?”
“存放雪地车的车库,通常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次气流和气温的强烈变化,我猜可能是因为打开车库、驾驶雪地车造成的。而最后一次数据规律变动后,车库内的温度数据一直在快速降低,最后变成了接近零下50摄氏度。空气流动和振动数字也异常高。”
“对,这我明白。我们刚到现场时就发现了,车库的门没有关闭。”搜救队长说完,沉默一会儿,自言自语起来,“难道有人驾驶雪地车离开了?有人逃出去了?”
“这应该不太可能。”梁队长说道,“从一开始你们就统计过车库里雪地车的数量,当时也没发现少了一辆啊?而且所有人都已经死亡,能有谁逃出去?”
“是的,我知道。原本昆仑站内有三辆车,我们过来的时候清点过,也还留有三辆,没少。其中一辆车停在车库门口位置,车前部有撞击受损的痕迹和血迹,死者当中有两人就是被它撞击的,这也没问题。只是,车库门如果没关,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有人离开了车库,再也没回来。可这不可能。—不行,我得先去车库那边再看看。”
搜救队长迅速离开连线电脑,前往车库那里。
十分钟后他返回摄像头前,一脸莫名的疑惑表情。
“怎么样?发现什么没有?”梁队长问他。其他人也屏气凝神,等待他回答。
“与我印象中的一样。”他回答,“车库门只能从车库内部开闭,从外面打不开,也关不上。”
卢慎马上翻阅自己带来的昆仑站手册,迅速找到车库管理规章那几页。手册中的文字正如搜救队长所说。
“但是这讲不通。”他摇摇头。
“没什么讲不通的,这很简单吧!”梁队长对大家说,“所有人员死亡之后,有个人从车库出去,从此没有再回来,那个人极有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这个人开一辆雪地车撞死两个人,然后下车跑了!”
搜救队长苦笑着说:
“梁队长,请您听我解释,不管那个嫌犯是外面来的,还是科考队内部的人,只要那人稍微有一点儿极地生活常识,都不会这么做。南极户外的天气极端恶劣,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交通工具,在户外徒步走不到一天都会必死无疑,要么冻死要么饿死,冻死的可能性更大。昆仑站身处南极腹地,想要徒步抵达任何其他的科考极地都是绝对不可能的。况且在事件发生后,直到现在,这一带的风雪也没有停止过,就算当初有脚印,如今也看不见了,想追踪那个人的下落也做不到。”
“说不定,这个嫌疑人潜逃到外面之后自杀了?或者是失踪?”一位在场的安全部门领导问道。
“又或者,这人还躲在昆仑站里?”科考指挥部有人提出疑问。
这个可能性立即引来其他人一阵不安的议论。
“这也不可能。”搜救队长摇头说,“抵达这里的头一天,我们就依照安全部门的指示,持枪把站里站外都搜了一遍,所有边边角角都搜查过了,并没有发现任何活人健在。来这里之后,我们立刻恢复了监控系统,你们在后方日夜监视,不也什么可疑都没发现吗?”
在场的人纷纷点头,方才的不安情绪稍有平息。但是如今,在卢慎的推论启发下,几乎所有人都对这桩事件有了共识—某人在死者全部死亡后,自己打开车库大门,离开了科考站。
这个身份不明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凶手。
在连线即将结束之际,梁队长代表上级领导,向搜救队方面下达了最后的指示:将昆仑站内所有监控设备的数据硬盘全部带走,全员返回中山站,然后尽快跟随船队回到国内接受进一步询问。
“后续的调查团最早也要在二十天之后才能再次抵达昆仑站,新的调查到那时才能再次开始,在此之前,大家都好好休息吧。辛苦各位了。”
然后他拍拍卢慎的肩,说:“小卢,太感谢你了。找你来真算是找对了人。”
搜救队开始正式撤离之后,连线会议也就暂告一段落了,各方都开始顺着卢慎启发出的思路向前调查。这意味着卢慎的任务也完成了,已不再需要他出什么力。
梁队长在安全厅附近的小饭店请卢慎吃了顿饭,说很快会给他发些奖金,并且向他保证,一旦发现有关贾滨的任何新消息,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他。
卢慎如今唯有相信梁队长。除此以外,他依然是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