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2)

同温层食堂 汪彦中 1870 字 1个月前

之后的一个多月,卢慎在业余时间总会顺带着端详那幅图,但一直没能想到什么线索。临近圣诞节的某一天晚上,天降大雪,卢慎一个人躺在宿舍**吹空调看电视,突然收到贾滨的来电,这才意识到已经和这位高中同学有段时间没联络过了。

短暂寒暄后,二人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向了那件事。

“‘打野战’的那帮人—我指的是挖掘现场的工作人员,几个小时前已经把那个东西的真身清理出来了。现在我正在等卫星传来的现场影像。”

“嗯。你现在在上海?”

“对,我在指挥部。”

“你太辛苦了。”

“没什么,现场那些家伙才辛苦,本来根据时差,这会儿他们应该休息了,但是几分钟前‘野战队’队长给我们打了十万火急的电话,现在他们在熬夜全力进行分析。听起来,他们好像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怎么说?”卢慎觉察到对方话语里的兴奋和紧张,自己也不禁期待起来,咽下一口吐沫。

“他们不肯细讲,电话里反复就说着‘总之简直是了不得了,电话里说不清,很快让你们大开眼界!’之类的话。整个所里的胃口都给吊起来了,简直急死我。”

“那么大概多久能得到具体信息?”

“不知道,可能过几分钟,也可能个把小时,我们这里都在等。一有消息我即刻通知你。”贾滨在电话里说道,“看来今晚我们这里要通宵奋战了。”

“好的,祝你们取得好成果。”

五个小时后,睡得正沉的卢慎被贾滨的电话惊醒。

“完了,老卢,这回真的完了!”

听筒里近乎癫狂的喊叫令原本昏沉沉的卢慎被彻底惊醒。

“老贾,怎么了?究竟是什么大发现?”

“你不知道,这玩意儿简直—算了,电话里说不清楚,你必须亲自来一趟!”

“去你那儿?上海?”

“对啊!你必须来!车票和住宿费我这里全包,听到了吗?”

卢慎想了想,说:“好啊,反正也不远,我买中午的车票,晚饭时候就可以到。”

“什么?晚饭时候?不不,你必须现在,即刻,马上!”

对方在电话里直接用命令口吻,勒令卢慎必须马上乘坐最近一趟高铁前往上海与自己会面,如此急切的要求令卢慎心中惴惴不安。他隐约意识到,某种重大的事变正在自己面前发生,于是草草洗漱换衣之后小跑去了校门口,预约出租车前往火车站。

凌晨的道路通畅,他很快赶到车站,买了清晨一班高铁票。坐进高铁座位后,尽管身体仍很疲劳,但莫名的兴奋和紧张令卢慎毫无倦意。

他回想起之前贾滨在电话中对自己说的一席话:

“老卢,这项工程缺了你可不行,我已经连夜给北京打电话申请让你加入研究小组,他们立马同意了。要是最后出了重大成果,你我两人就都要发达了,你可千万别当这是儿戏啊。”

重大成果?我的研究范围与这帮理工科研人员可一点儿关系也够不着。难不成,那些方块记号真的是某种文化符号或文字?

浮想联翩中,伴着天色的变亮,火车抵达了上海站。

贾滨已在火车站门口的快餐店等待。当卢慎推门进去时,他正趴在桌上沉睡。

“你来了。”醒来之后,贾滨猛揉脸部皮肤,点了两份套餐,特地加大了咖啡分量。

两人迅速吃完饭,贾滨从包里掏出一册装订好的印刷材料,谈话开始进入正题。“天看当然没问题,不过回头得去补签一份。”

“明白。这个黑色圆球是什么?”

卢慎问道。他注意到第二张打印件上的照片,看似极地户外的场景里,有几个人围站在一个巨大灰色球体旁边,摆出合影姿势。仔细看那个球体,好似浅埋在地面上,底部边缘是平的,身后则有一台黄色的挖掘机械。

“它就是这次的研究对象。”

“那与我手里那张图有什么关系?”

“你注意到那球体底部是平的吗?再看下一张。”贾滨给印刷材料翻页。

下一页印出了球体另一个角度的照片,原来它并非完整的球体,而是被“削”去了一块,有一个平底。

卢慎看着图片,脱口而出:“这简直就是‘死星’嘛。”

一听此话,贾滨笑出声来。

“你知道吗,刚发现它时,在场的一个美国研究人员也直喊‘这是死星’。不过实际上与死星还是不太一样,死星的圆形切面是有往内的弧度的,而这件东西的切面平整光滑。”

“你们对它勘测过了?”

“基本的测量和测绘正在做,能做的分析也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