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闻声从里面隔间走出来,招呼道:“王师傅,您好,具体什么情况,您慢慢说。”
王师傅一看陈凡这么年轻,心里有点打鼓,但看周师傅那老师傅的派头,还是详细说了问题。陈凡听完,心里有了底,跟周师傅交换了个眼色。
“王师傅,台钻主轴精度恢复,这个我们能做。”陈凡说得肯定,“无非是主轴重新研磨,或者更换高精度轴承,再调整装配间隙。不过具体方案和报价,得等我们师傅去现场看了设备具体情况才能定。”
“那敢情好!啥时候能去看?”王师傅急切地问。
周师傅站起身,拍拍手上的灰:“现在就有空,走吧,我跟你去瞅瞅。”
有了红星厂的成功案例,这次洽谈异常顺利。周师傅现场勘查后,报出了一个合理的价格,王师傅几乎没怎么还价就答应了。紧接着,又接了一个给印刷厂改进切纸机安全装置的零活。
“启明技术部”这个小小的仓库,开始有了点生气勃勃的景象。周师傅带着他的老伙计和临时请来的钳工,叮叮当当的加工声很少停歇;大刘不再需要满世界淘换零件,开始有零星的供应商主动上门推销;赵卫国则忙着接待上门咨询的客户,整理合同单据,跑街道办的手续也顺畅了许多。
陈凡把控着技术总关和最终方案,同时密切关注着政策动向。他托赵卫国找来的几份内部发行的《经济参考》和《技术市场信息》,被他翻得起了毛边。上面关于“科技人员流动”、“技术服务有偿化”的讨论文章越来越多,风向越来越清晰。
晚上,他和冉秋叶说起这些变化,语气里带着难得的轻松:“看来,咱们这步棋没走错。上面精神越来越明朗,吃。”
冉秋叶看着他眼角眉梢藏不住的倦意和兴奋,心疼又骄傲:“我就知道你能行。厂里那些闲话,最近是不是也少了?”
陈凡哼笑一声:“业绩摆在那儿,他们还能说什么?杨厂长前天见了我,还主动问起技术部的情况,口气和缓多了。这年头,说到底,还是得靠实力说话。”
仓库角落的那个旧木头箱子,如今成了“金库”,里面不再只有马厂长那第一笔九百六十块钱,陆续又添了几笔进项。虽然离“发财”还远得很,但已经足够支付房租、材料费和几位核心成员象征性的“辛苦费”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看到了希望,一种凭自己双手和本事,开创一片新天地的希望。陈凡知道,这第一步,总算是摇摇晃晃地,站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