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微雕迷局与四大家族博弈
张德背靠密道砖墙坐下,后腰旧伤因潮湿墙面隱隱作痛。他从裤兜摸出皱巴巴的《运动医学》杂誌,按1992年某期刊载的康復指南,缓慢活动核心肌群。工藤静香蹲在身侧,24岁的脸庞在应急灯红光下略显僵硬,颈间珍珠项炼隨呼吸轻晃——那是1993年星河科技为其定製的代言饰品,內置微型录音模块。
“李哥刚用公共电话说,启德货运单被改成了报废电子元件。”她指尖反覆摩挲樱发卡,这是她紧张时的习惯性动作。张德注意到她袖口有新鲜褶皱,判断她刚用对讲机紧急联络过码头工人。
他接过深圳代工厂送来的电子表样品,用镊子拨开“星河”二字的微雕纹路。每个字符边缘0.2毫米的凹槽內,填满从罗湖电子市场淘来的石墨粉——这种1980年代走私常用的屏蔽材料,能模糊x光机的密度识別。“通知车间,按1991年东芝走私案的铅板藏毒手法改良。”他拆解錶带,將晶片塞进“河”字竖鉤的空心结构,外部用可拆卸金属片覆盖。
工藤静香从粉饼盒取出透明贴纸,这是深圳华强北小厂生產的石墨树胶混合膜。“去年拍《秘密》时学过海关查验流程,”她声音发紧但吐字清晰,“我扮成港府官员的秘书去文锦渡,干扰膜贴在申报单印章处。”
防爆门外传来液压剪的嘈杂轰鸣,张德根据剪切频率判断,对方使用的是香港基建工程常用的10型液压剪,破拆5毫米钢板需17分钟。工藤静香將樱发卡插入锁孔——这把锁仿製了1993年日本电子锁的声纹识別模块,她深吸一口气,用比平时低半个音阶的嗓音哼出“恋曲1990”副歌。
锁芯转动瞬间,她腕间的电子表震动——这是星河实验室研发的震动报警器,频率对应恒基科技的发布会时间。“他们提前了47分钟。”她展示屏幕上的摩斯电码,“声纹锁样品照片中的锁芯,和我们报废的一代產品误差不超过0.3毫米。”
张德冷笑,十年码头搬货让他掌心布满老茧,指腹轻轻一搓就能辨別纸张新旧。“1992年给恒基代工过电子钟,”他从工具箱掏出微型干扰器,“谢尔盖混进音响组,把这个塞进他们的功放设备。”
启德货运仓库內,三名海关人员围著星河货柜皱眉。ct扫描仪显示,电子表內部结构呈现均匀灰斑,与申报单上的“塑料玩具”密度一致。关长用20倍放大镜查看,只看到模糊的石墨颗粒——这种1980年代盛行的“视觉惯性”走私法,利用人类对完整字符的认知偏差,將违禁品藏入印刷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