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1 / 2)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3028 字 4天前

第176章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随著朱由检话音落下,殿内刚刚因为勋贵之事而泛起的些许涟漪,瞬间平复。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个身形瘦削,面色沉静的官员。

兵部左侍郎,霍维华。

一个给先帝进献「仙露」的佞臣。

一个近些日子来,在骤雨般的弹章之下,如同过街老鼠一般的人物。

霍维华站起身来,先对著御座上的皇帝,深深一揖。

「臣,兵部左侍郎霍维华,所奏有四事。」

此言一出,朱由检不由得眉毛一扬。

他交给兵部明面上的差事,只有京营整顿这一件,怎么冒出来四件事?

霍维华对皇帝的讶异仿佛早有预料,他顿了顿,继续用他那不疾不徐的语调说道:「其一,乃是京营整顿之事。」

「自九月十八日,臣上《题请京营整顿疏》以来,得赖东厂钦差太监王体干鼎力协助,此份经世公文,反复修订,至今已更迭六版,方才最终定稿。」

「其中所涉贪腐、殆政、演练、兵额、武备、将官考评诸事,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臣敢言,此疏稿乃是国朝历次清理京营之中,最为详尽、最为彻底的一份公文。」

话音刚落,勋贵那一片立时起了些许骚动。

英国公张维贤和定国公徐允祯还略微镇静,但他们身后的保定侯梁世勋,脸色已经有些发白。

一道道或同情、或怜悯、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如有实质般地落在了梁世勋的身上。

哪怕梁世勋只领了京营一年出头,但这些过往旧政的责任,可想而知很多都会扣在他的身上。

这位侯爷只觉得如坐针毡,额角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朱由检轻轻咳嗽了一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拉了回来。

「事涉各人,不必担忧。朕那句话已经反复说过,前尘尽弃,只看今朝。」

他的目光扫过勋贵众人。

「各位都是与国同休的柱石,执掌京营多年,其中利弊,想必了然于胸。」

「诸位好好去写这份整顿奏疏,届时与兵部这份公文相互参照印证,定能拿出一个万全之策,朕也才好定下最终的京营人选。」

「朕相信,只要用心去写,你们不会比兵部这份经世公文差到哪去的。」

—但要是不用心呢?

要是写出来的东西,和兵部那份详尽的公文比起来,错漏百出,敷衍了事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皇帝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

连秘书处那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听懂了皇帝的言外之意,梁世勋更是坐立不安,几乎要站起身来。

朱由检微微点头,示意霍维华继续。

霍维华再次一拱手,声音依旧平稳。

「其二,乃是九边兵饷额度清算之事。」

「法久则弊生,事久则情移。九边兵饷之额,历年因事增减,早已失其旧貌。各镇兵饷,哪怕不计虚报冒领,其中名额也多有不齐。」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备好的题本,朗声念道:「自万历元年至天启七年,各边京运之饷,有一二年一增,有三五年一增;有一镇历经五六次增额,数目超原额数倍者;亦有递减递增,然所减不及所增者。」

「更有甚者,军士月粮五斗,盐菜银竟有滥及三两者!」

「何其俭于食粟,而奢于食盐菜若此!其中定有可以清汰之处。」

「然而天下官将,乐见增而不乐见减,军卒战殁、士卒逃逸,皆隐匿不报,一时加赏又辙为定例,遂成积弊。」

「积弊日久,上下其手之空间,何其大也!」

「故臣请奏,会同户部,校检天下兵员饷额,厘清源头,重定册书。如此,不动九边兵员,似为缓也;清点兵册,仍为备也。」

朱由检心中松了口气。

还好,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么蛾子。

从帐册入手,清理定额,这是一个手段看似缓和,却能直击要害的法子。

不掀起大的波澜,却能为将来的大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准。」

朱由检干脆利落地说道。

他略一思索,转头看向户部尚书郭允厚。

「郭卿,你先前所言的九边民运银一事,也一并纳入此事中来。」

「你要与霍卿一起,把国朝这九边兵饷的帐,彻底算清楚!」

「究竟历年增减为何,最终定制为何,这其中又有多少需京运,多少需民运。」

「至于你先前所言的会计人手,如今帐册已入京,你便去找吏部尚书杨景辰,考选精于数算之人。」

「朕给你个准话,所需人手名额,上不封顶!你大可为北直隶新政,提前招募人手。」

一直沉默的户部尚书郭允厚,此刻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今日这会,从下午开到将近黄昏,总算轮到他户部了。

他连忙站起身,一揖到底:「臣,遵旨!」

霍维华静静地等郭允厚坐下,方才继续开口,声音里,终于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激昂。

「其三,乃是队官选调入京之事。」

「陛下设立勇卫营,选召九边悍将,以月考定优劣,从队官开始选任官将。」

「臣初时愚钝,不明圣意,只以为无头之蛇,如何能练飞熊之军。」

「然今日听闻陛下白鸦黑鸦」之论,臣方才如梦初醒,豁然开朗!」

「勇卫营之军,正是白鸦之军是也。」

此言一出,殿中不少大臣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霍大人,你这马·——是不是太明显了?

你这明显是根据陛下刚说的话,现改的奏报吧?

可霍维华却仿佛浑然不觉,继续朗声道:「臣请奏,请定九边队官入京考选为常例!」

「此事交由武选司行办,以三月为一批,从每镇之中,抽取精锐队官两名,及一应伍长若干。」

「入勇卫营轮训,待其尽成陛下之'白鸦」后,再行轮换至九边各镇。」

「如此渐染而化,何愁天下黑鸦不为白鸦乎!」

朱由检一直紧绷的嘴角,终于忍不住,向上勾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

这个霍维华,有点意思。

这马屁,也实在是不同凡响。

朱由检咳嗽一声,压下笑意,淡淡说道:「准。」

霍维华心中涌起一阵狂喜,面上却愈发平静,他知道,真正的大戏,现在才要上演。

「其四,乃是诸镇清饷反贪之事!」

「陛下言之修齐治平之言,甚为有理。」

「贪腐清查,不可尽起,当择一地而做,并且当全力而做。」

「臣以为,九边之中,蓟辽便是此七寸之地!」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著一股凛然的杀气。

「臣请,遣派钦差队伍,分赴辽左、蓟镇、登莱、东江四处清查兵饷!」

「为杜绝官官相护、蒙混舞弊,臣请每队选员,皆用杂糅之法。」

「其中各用兵部一名,翰林院一名,秘书处一名,并京中起复推选之官一名。」

「若陛下允许,臣还想再请内宫太监一名,东厂执事一名,并锦衣卫旗尉一队随行!」

「如此七路人马,揉成一队,其人员籍贯、师承、派系、出身皆不相同,互相监督,互相制衡,务求绝官官相掩、收受贿赂等事!」

「一经探得查报,与前述户部清检册书两相勾兑,则九边兵额、粮饷、军情,便可真真切切,再不容些许隐瞒,一切便如掌上观纹!」

「此亦所谓陛下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意!」

「以上四事,除京营整顿外,其余三事,也会按经世公文之要求,于今日具疏而上,请陛下御览!」

霍维华话音落下,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大臣,都用一种看怪物似的眼神看著他。

麻了。

所有人都麻了。

四件事!

而且一件比一件狠,一件比一件大!

这位霍大人,怎么比新政的「急先锋」吏部尚书杨景辰还要积极?

而且这后面三件事,明眼人一听就知道,绝对是做事和马屁一体,准备和临场杂糅。

全方位兼顾了事功和圣心,简直是巅峰之作!

霍大人——

这也太不体面了吧!

就连杨景辰本人,都忍不住转过头,重新审视起这位曾经献「灵露」的同僚,仿佛今天才是第一天认识他。

霍维华对周遭所有的目光都视若无睹,他只是垂首而立,一言不发,将自己所有的锋芒都收敛在那副瘦削的身体里。

无人能看见,他藏在袖中的手,正微微颤抖,也无人能看见,他心中那压抑不住的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