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圣诏:革新后宫官制,设立女官体系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城,继而以更快的速度飞向大齐的四面八方。
茶楼酒肆,街谈巷议,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此事。
“听说了吗?皇上和皇后娘娘下了旨意,要开考女官了!”
“何止听说!圣旨上写得明明白白,只要是良家女子,通文墨、晓技艺、品性好的,不论平民还是……还是那什么籍,都能去考!”
一个穿着半旧儒衫的落第秀才,激动地对同桌人比画着,他家中恰有一妹,颇通算学,却因家境贫寒,前途渺茫,如今竟似看到了一丝曙光。
“皇后娘娘真是菩萨心肠,活菩萨啊!”
一个提着菜篮的妇人抹了抹眼角,“我家那丫头,手巧,绣活好,以前只觉得能找个好婆家便是造化,如今竟也有机会去考个官身,光耀门楣了?”
“可不是嘛!这不仅是给宫里头选人才,更是给了天下女子一条新路!皇上、皇后娘娘此举,功德无量!”
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处底层,空有才华却因出身或性别而无法施展的女子而言,这道圣旨不亚于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
许多人家翻出了积灰的书本,开始督促女儿识字明理。
一些原本只能依附父兄、等待嫁人的少女,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水仙的贤名,随着这项深得民心的德政,被推向了新的高峰。
“皇后仁德”“皇后睿智”的赞誉,在民间口口相传,其声望之隆,甚至隐隐超过了某些在朝官员。
京城外五十里,官道旁的一间客栈内,人声鼎沸。
结束了一年边关历练、风尘仆仆回京述职的义信侯袁驰羽,正坐在靠窗的位置。
他身边,坐着一个做男装打扮,却难掩眉眼灵动的少女,正是偷偷溜去边关见识世面,结果被他逮个正着,“押送”回京的水秀。
水秀百无聊赖地戳着碗里的米饭,耳朵却竖得老高,听着邻桌几个戴着敷面锦帕的女子兴奋地交谈。
“张姐姐,你可要去考那女官?我爹爹已经答应让我去试试了!”
“自然要去!皇后娘娘为我们女子开了这般先例,若不去尝试,岂非辜负娘娘一片苦心?我近日都在家中温书呢!”
“听说若能考中,便有品级俸禄,还能在宫中行走,见识大世面!皇后娘娘真是我们的恩人……”
听着那些女子言语间全是对自家姐姐毫不掩饰的崇拜与感激,水秀只觉得与有荣焉,胸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她忍不住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那个戴着宽檐斗篷,刻意遮掩容貌身形的袁驰羽,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炫耀的语气。
“听见没?看我姐姐多厉害!一道旨意,就让这么多人高兴!我也要好好备考,做个女官,给姐姐争气!”
袁驰羽抬起头,斗篷的阴影下,露出那张经过边关风沙磨砺,越发英俊硬朗的脸庞。
他瞥了水秀一眼,见她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憧憬,只轻嗤一声,状似无意地提醒道:
“圣旨上说了,女官需得是未婚女子。而且,入选后前三年需专心职守,不得婚嫁。”
水秀神经大条,完全没听出他话里的试探,用力点头:“我知道啊!规矩我都看明白了。反正我还小,才不急着成婚呢。”
“姐姐说了,女子立身之本,不只在婚嫁一事上,若能凭自身本事立足,腰杆子才硬……”
她絮絮叨叨,复述着水仙教导她的话。
袁驰羽听着,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冷笑一声打断她:“是,你长姐还说了,你家只招上门女婿。”
语气里带着他自己都未察觉的酸溜溜。
水秀浑然不觉,反而觉得他记性真好,随口接道:“咦?你记得倒清楚。”
这话如同一点火星,瞬间点燃了袁驰羽那点隐秘的别扭心思。
他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扭开脸,声音刻意冷了下去,带着几分赌气的意味:“谁记得!本将军军务繁忙,早忘了!”
只是那微微泛红的耳根,却泄露了他真实的情绪。
他暗自懊恼,为何偏偏对她姐姐随口一提的这句话印象如此深刻?
水秀的注意力早已被客栈伙计端上来的,香气扑鼻的烧鸡吸引,没留意他的异样。
她一边伸手去扯鸡腿,一边像是想起什么,问道:“对了,袁小侯爷,你这次回京,会停留多久?过几日银珠姐姐和周掌柜大婚,你会去喝喜酒吗?我肯定要去的!”
袁驰羽原本的计划是述职完毕,即刻返回边关。
边关虽苦,却也自在,远离京城这些纷扰。
然而,听着水秀带着期待的语气,看着她油汪汪的嘴唇和亮晶晶的眼睛,他鬼使神差地,喉结滚动了一下,点了点头:
“嗯……边关暂无紧急军情,会……停留一段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