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第五日,诸葛亮与夜玄几乎同时嗅到了空气中那丝不同寻常的危险气息——不仅仅是血腥和恶臭,更是一种……疾病与死亡蔓延的不祥之兆。
时值秋老虎发威,天气依旧闷热。数十万具尸体堆积如山,在烈日曝晒下加速腐烂,蛆虫滋生,蚊蝇漫天。那冲天的臭气几乎令人窒息。更关键的是,战场风向正持续不断地将尸山的腐臭气息吹向汉军大营!
“尸堆……高温……腐臭……风向……”
诸葛亮脸色骤然一变,羽扇猛地顿住,眼中闪过一丝惊骇。
“莫非……”
“瘟疫!”
夜玄几乎同时低吼出声,他的现代知识瞬间敲响了警钟。古代战场最可怕的噩梦——瘟疫,往往就源于未能及时处理的阵亡者遗体!鼠疫、霍乱、痢疾、伤寒……任何一种爆发,都将是毁灭性的。
事实上,依照自古战场上的不成文规矩,大战结束后,敌我双方常会默契地暂歇干戈,派出专门的“收尸队”处理遗体。这些收尸人员不会受到攻击——谁都知道,若放任尸身腐烂,引发大疫,届时战争再无意义,瘟疫横扫之下,一城乃至一国的人口都可能十不存一。那已不是战争胜负的问题,而是生存与灭绝的界限。
可眼下,敌军竟毫无动静,丝毫没有派人收拾战场的意思。这异常之举,让诸葛亮与夜玄同时意识到:
对方就是在制造瘟疫。彻底摧毁他们的生机。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猜测,很快,各营将领纷纷来报,营中开始出现异常情况:不少士卒突发高烧、寒战、剧烈头痛、呕吐不止、严重腹泻,甚至有人身上出现令人不安的红斑或紫黑色瘀点!随军医官忙得焦头烂额,但汤药下去效果甚微,病患数量似乎在缓慢增加。
“司马懿!好狠毒的心肠!”诸葛亮一向温润的脸上首次出现震怒。
“他持续猛攻。非为破阵,实为积尸!他要借此人造一场大瘟疫,从而毁我全军!此乃绝户之计!”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汉军高层立刻以最高效率行动起来。
1、紧急排查与隔离:迅速将所有出现症状的士兵严格隔离至下风口远处专门划出的区域,严禁任何人随意靠近,派专人看护并送药送食。
2、全面防疫:
石灰消毒:立即调拨海量生石灰,组织未染病士兵,在营地周围,尤其是营墙、尸堆下风向处、沟渠、茅厕等地大量泼洒,全力杀菌消毒。
水源管控:派重兵看守所有水源地,下令全军所有饮水必须烧沸至少一刻钟后方可饮用,严禁饮用生水。
个人卫生:严令士卒注意饮食卫生,处理食物前必须洗手。
后方求援:八百里加急向成都及后方请求火速派遣更多精通瘟疫的医师、运送大量防治药材(如黄连、黄芩、大黄、金银花等)。
防护装备:夜玄立即下令,将之前休整期依他建议制作的刷了树胶的防水布制成的简易防护衣和多层棉布口罩大量分发下去,尤其是处理尸体的士兵、医官以及前沿警戒的士兵必须穿戴。
而魏军那边,司马懿很快也发现军中开始出现类似症状的士兵。他的处理方式更为残酷——一旦发现,立即将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强行拖出,集中起来,秘密处决,尸体就地泼油焚烧深埋!以此极端手段强行遏止瘟疫在己方大军中蔓延。张辽、曹仁见此惨状,面有不忍,但军令如山,且知这是维持军队不瞬间崩溃的无奈之举,只能默然执行。
得益于发现较早,且拥有夜玄带来的远超时代的防疫意识和相对完善的措施(尽管条件简陋),汉军营中的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并未呈现爆发之势。
这一日,诸葛亮与夜玄立于帐前远眺魏营。诸葛亮轻摇羽扇,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
“若非小友警醒于未然,防疫得当,我军此刻恐已深陷疫疠之困,后果不堪设想。”
夜玄神色凝重:“丞相,疫病虽暂得遏制,然军心士气已受影响。”
诸葛亮闻言,眼中锐光一闪,羽扇缓摇,嘴角却浮现出一丝冰冷的笑意:
“司马仲达既行此绝户之计,欲借瘟疫之力……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便送他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