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7 章 秋收博弈(2 / 2)

与此同时,张敬之已查封了安靖府十余家粮铺,查获粮食三万余石。苏明理当即下令,在各村落设立“平价粮点”,按一贯钱一石的价格出售粮食,还允许百姓用新政粮券兑换,极大地稳定了民心。

刘世安见计划落空,又想联络旧勋阁在朝堂加码发难,却没想到锦衣卫早已暗中监控他的动向。秦风将刘世安与旧勋阁的往来书信呈给苏明理,冷声道:“苏大人,刘世安不仅散布谣言、囤积粮食,还与京城旧勋贵勾结,意图阻挠新政,证据确凿,可即刻将其逮捕。”

苏明理却摇了摇头:“如今秋收刚过,若贸然逮捕刘世安,恐会引起其他士族恐慌。不如将书信交给刘世安,让他主动退出士族联盟,不再阻挠新政,也算给其他士族一个警示。”

秦风虽不解,但还是按照苏明理的吩咐,将书信送到了刘世安手中。刘世安看到书信,吓得浑身冷汗——信中不仅有他与旧勋阁的往来内容,还有他策划抬高粮价、散布谣言的细节。他深知若这些证据公之于众,自己必将身败名裂,只能乖乖答应退出士族联盟,还主动捐出五千石粮食,用于填补平价粮点的缺口。

其他士族见刘世安妥协,又听闻锦衣卫已掌握他们的动向,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纷纷收敛气焰,有的甚至主动向官府提交申请,请求加入新农会,学习绿肥种植与耐旱技术。

消息传到京城,旧勋阁的官员本想在朝会上弹劾苏明理,见北靖道的局势已稳,且刘世安等人已妥协,只能打消念头。墨渊看着苏明理送来的奏报,对苏知意笑道:“明理如今不仅能化解危机,还懂得权衡利弊,安抚士族,真是越来越成熟了。”

苏知意点头赞同:“北方士族势力复杂,明理没有一味强硬打压,而是以警示为主,既维护了新政,又避免了冲突升级,确实难得。臣以为,可趁此时机,在北靖道推行‘士族新政合作制’,让士族参与水利建设与农技推广,给予他们合理的利益,彻底化解士族与新政的矛盾。”

墨渊当即采纳了苏知意的建议,下旨允许北靖道的士族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参与公田经营与工坊建设,盈利后按比例分成。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士族的利益,又让他们成为新政的参与者,极大地减少了新政推行的阻力。

北靖道的冬季很快到来,苏明理趁着农闲,组织流民修建石渠与蓄水井,同时开展农技培训,让大家学习明年的种植计划。士族们也积极参与,有的提供资金,有的派出庄园的工匠,北靖道呈现出官、民、士族同心协力推进新政的景象。

这日,苏明理收到苏知意的书信,信中不仅带来了京城的问候,还告知他一个好消息——江南道的“流民工坊”模式已在全国推广,朝廷打算明年在北靖道设立“粟米工坊”,将流民种植的粟米加工成米饼、米酒,销往各地,进一步提高流民的收入。

苏明理握着书信,站在刚建成的石渠旁,看着远处村落中升起的炊烟,心中满是希望。他知道,北靖道的新政已从“扎根”走向“深化”,明年的丰收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新政在北方彻底稳固的证明。

而在京城的御书房中,墨渊与苏知意正看着全国新政推行的地图,上面标注着江南道的流民工坊、北靖道的土地重整、惠民药局的全国分店,每一个标记都代表着新政的成果。墨渊握住苏知意的手,语气坚定:“有你与明理这样的栋梁,大靖的盛世,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