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检测到宿主的长期任务:寻找一个合格的长期帮厨已经完成,请问宿主是否要领取奖励,土豆五百颗。】
苏禾安都快把这长期任务给忘记了。
之前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苏禾安甚至还没有招到顾飞藿,后来他签了契书之后系统也并未判定完成,苏禾安一直都觉得奇怪,但系统不愿意解释,苏禾安便只能当这个任务不存在了。
一直到后来苏禾安招到了姜家姐妹,姜仲英跟着她学了几个菜之后,系统才判定她招到了一个合格的帮厨,奖励了她一颗土豆。
当时苏禾安就想,原来是因为顾飞藿在食肆里做的事情太杂了,也没系统地跟着她学做菜,算不得帮厨吗?
那颗土豆被苏禾安炒成了一盘格外开胃的酸辣土豆丝,食肆里的几人吃得很是开心。不过那时候苏禾安还以为,长期任务还早着呢,没想到今日突然就结算了。
莫不是姜仲英那下定了什么要帮她一辈子的决心吗?
看着苏禾安愣在原地,梁玉英关切道:“怎么了?”
苏禾安回过神来:“没事,只是想好了咱们去府城要卖什么菜肴了。”
既然府城在之前就已经有了辣椒,按照苏禾安推测,她穿越到的这个小说中的世界虽是虚构,其实也是有些参考的。
大殷应该也已经有出海的商人从海外买来的土豆了,只是可能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这是能吃的,也不知道这东西该怎么吃,就像辣椒一样。
因此卖吃食的市集里便不会有土豆。
她倒是又可以占个便宜了。
【确认现在领取奖励。】
【检测到食肆橱柜容量有限,本次奖励将分批次发放。已发放土豆五十颗。】
苏禾安:……
算了!
说起出海的商人,有些食材她不想找系统,倒是可以去寻宋开济,他不就是从海外回来的吗?
–
次日清早。
终于回到食肆中,苏禾安睡了个格外舒坦的觉,还做了一个把酒楼开去了京城的美梦。早上醒来的时候,还在想着梦中那栋酒楼的格局。
【系统,我一直升级一直升级,是不是有机会从你那接到换京城酒楼的任务?】
【无可奉告,还请宿主好好提升自己,积攒满意度哦。】
“禾安起了,你在府城辛苦那么久,怎么不多睡一会儿?”梁玉英正剁好了包子里的肉馅,便看着苏禾安已经换好衣裳站在庖厨门口了。
苏禾安道:“比试完之后到去知府府上之前,我都没有事情可做呢,哪里就辛苦了,阿娘这是还没开始包包子吧?可把面揉了?”
“还没来得及,怎么了?”
苏禾安赶忙走进去:“我昨日不是让阿娘帮我泡了糯米吗,其实是想做烧麦,烧麦的皮和包子不太一样的,若是阿娘还没开始包包子,咱们今日便不做包子了,左右烧麦里也得包肉馅。”
梁玉英疑惑地看向苏禾安:“烧麦是何物?你说的糯米饭我已经蒸上了,是要用在这个烧麦里的?”
“也是一种蒸出来的面点,包子皮是冷水和成的发面,烧麦皮则是得用滚水去烫才成,”苏禾安看了看盆中的面粉,去灶台上烧了一锅清水,“烧麦的皮吃起来会更有嚼劲一些。”
梁玉英见苏禾安用筷子将盆中的面粉从中间挖了一个洞,慢慢地将烧热的清水倒入其中,并不断地搅拌,忙从苏禾安手里接过装着热水的大碗:“我来帮你倒,你搅拌便是。”
“谢谢阿娘。”盆中的面粉渐渐变成了絮状,苏禾安便示意梁玉英不用再倒了。只见她等到盆中的面团稍稍放凉了一阵,便直接上手搓揉起来,直到絮状的面团变成了光滑的白色圆球。
“阿娘,拿一张干净的湿棉布盖在上面,我去准备馅料。”
翻了翻食肆里的现有的食材,苏禾安将原先就有的香菇、腊肠以及昨日才买的胡萝卜和莲藕全都切成四四方方的小丁。
梁玉英在边上看着这些食材的色彩搭配,眼前一亮:“是要都包在面皮里?那指定好看。”
苏禾安点点头,不然她为何要特意买上些胡萝卜呢,不就是为了搭配颜色。
“要不我来炒馅料,你在边上指点我便是。”梁玉英走到灶台边上道。
“成。”苏禾安点了点头。
梁玉英也好姜仲英也罢,都得在食肆搬去府城之前再多提升些厨艺才行。毕竟等到那时候,姜仲英便是食肆的主厨,梁玉英大概率得做一段时间酒楼的二厨——一直到她在府城招揽到合适的人。
酒楼的伙计好寻,帮厨难找啊。苏禾安叹了口气,希望宋家那边会给她传来好消息吧。
就像嚼月轩那三个厨子那样。
“不用化猪油,直接放肥肉下去煸炒,等油脂都炒出来了,肉丁也上色之后再把它们都捞出来。然后就用这个油来炒腊肠丁。”
梁玉英一边翻炒,一边对着苏禾安建议:“明年咱们再多做些酱肉和腊肠,这用油一煸,可真是香。”
苏禾安颔首:“那是自然,以后酒楼里的需求量也会更大的。”也许是猪肉的品质好,她在大殷做出来的酱肉和腊肠比在现代还要香了不少。
猪油一激,霎时间满屋都是腊肠风干的咸香。
“胡萝卜丁、香菇丁和莲藕丁也放一下一起翻炒,等炒到断生了再把猪肉丁倒回去,然后再放调料调味。”
梁玉英快速翻炒着锅里的各色食材,这几个月她也在跟着苏苗安锻炼,翻动锅铲的力气都大了不少:“这炒好了直接用来炒饭或者拌面也不错。”
苏禾安笑道:“之前阿娘也是这么说包子馅的。”
“好了,把糯米饭也加进去吧。”苏禾安边说边往锅中倒入蒸好的糯米饭,这糯米也是从之前那间箜饭铺子老板那买的,品质很好,蒸出来颜色透亮、米粒饱满。
翻炒一番后,糯米吸收了锅中的汤汁,看着更是诱人。
“尝尝味道?若是淡了再补些盐。”
“我怕我一尝,咱们朝食便没得买了。”
“阿娘也学会开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