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救世主(2 / 2)

有钱就是万能的 岐茶 3386 字 3个月前

愿意伸出援手的天使来得很快,还是主动找上门。

十二月一日,汇丰银行亚太地区主席库多在加州时间下午三点给莱伊打来一个电话,此时的香港应该还是清晨,港交所远远未到开市的时间。

“我们手里有一批坏账。”他语速很快,对话很简洁,但消息很劲爆,“价值上百亿的次贷债券面临违约风险。”

莱伊低头看了看手表,百达斐丽深蓝色表盘上,秒针正迅速前移。

“还有三个半小时,港股会开盘。”莱伊说。

“是的,只剩下三个半小时。”库多说,“然后你会在一天之内赚到上亿美金的钞票,我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恭喜你,还是同情我自己。”

“还没到最坏的时候吧,你们有那么多风险储备金。”

“是啊,形式或许还不算太坏,目前还只有少数几支合成担保债券出现违约的情况,我们或许只用赔一点点,但银行内部对此看法都很悲观,我们认为这种违约现象会蔓延到更高安全级别的债券。”

“那你们准备在开市以后同自己的客户们说吗?如果港股因为这个消息下跌,明天的道琼斯和标普指数就很难预测了“

(注:道琼斯和标普500,美国两种股价指数,相当于股市的晴雨表)

“当然不能全部吐露出去,只说一点点,就说这是正常现象,只有很少一部分劣质债券会违约,我们得稳住股市,你不会为了赚钱把消息漏给美国的媒体吧,可千万别让我知道你这样做,市场会恐慌。”

“我当然不会,我没有你想的那样恶劣。”

“你是个乖孩子。”库多说,“那就这样,先挂了,我还得跟香港中央结算公司谈一谈这件事。”

“好的。”

她刚放下电话机,铃声又接连不断地响起来,在诺大的空间内,尖锐的电话铃声竟然莫名有种惊悚的意味。

莱伊顿了顿,才拿起听筒:“你好。”

“莱伊。”克雷格急促道,“你能现在赶来纽约吗,立刻马上,在美股开盘之前,我们的CEO布莱克费恩想要见你。”

“我明白。”莱伊冷静道,毫不意外克雷格要求的仓促,“我现在就过来。”

加州到纽约飞行时间五个小时。

直升机旋翼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卷起的浪流足以吹乱在场所有人的发丝,随着起落架放下,白色机舱门打开,身穿黑色羊绒大衣的漂亮女孩从上面下来。

她脸上带着些难以掩饰的困倦,眼下有微微青色,耷拉着的双眼显得细长起来,眼角微挑,看人的时候冷冷清清,仿佛谁都不放在眼里。

三十三层顶楼,夜风呼啸,莱伊拢了拢大衣,长舒一口气。此时是半夜十二点一十五分,距离美股开市仍有很长一段时间,纽约城已经陷入寂静之中,唯有曼哈顿高楼大厦灯光永不熄灭,玻璃隔开的格子间里盏盏灯火透出窗外,窗上倒映河水粼粼波光,似有海浪穿梭于高楼之间。

直升机噪音太大,莱伊听不清周围人说话的声音,她扫视一圈,顶楼站了不少人。

和她上一次来相比,这一次的规格显然要高出许多。

克雷格亲自出来迎接她,身边跟着几号高盛的高层,大部分都四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头发都很少,一眼望过去全是锃亮的光头,足见投行工作有多么的煎熬和磨人。

“加里·科恩”克雷格向她介绍站在他身边的一位大佬,“高盛的首席运营官。”

“久仰大名。”莱伊和他短暂握了握手。

“丹·斯帕克,债券交易部门的主管。”

“戴维·□□尔,首席财务官。”

“阿利克·所罗门,投资银行部主管。”

......

莱伊和他们一一见过,心中难免感慨。

能让高盛几乎全部的高管都站在这里等待她,足见形势有多严峻,以及......她手中的砝码有多重。

“赶紧进去吧。”克雷格不想再耽误时间,他催促莱伊,“走吧甜心,轮到你当高盛救世主的时候到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下班第一个溜出办公室跑路回家,太快乐了

这章作话继续跟你们讲一下CDO抵押债券和CDS信用违约掉期吧

***我其实真的没有写什么专业知识,这只是一段历史,CDO/CDS本质上只是跟股票、原油、地产、粮食一样靠买卖赚钱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商品,前者是一个产品包,跟零食盒一样装了很多零食,后者是理赔保险,如果你吃到了过期食品那就凭借这个保单管食品公司要赔偿。银行就是超市,它们负责从食品公司那里进货,包装后卖给来超市买东西的客户。

我能理解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个很专业,第一,金融衍生品太少见了,如果我说股票你们肯定不觉得陌生,但我说金融衍生品,大部分非领域内人没听过也没见过,这是纯粹富人的游戏,股票大部分人都能买,衍生品不富到一定程度根本不会有机会去交易,目前国内又对合成债券和违约掉期这一块监管的非常严格,基本没什么市场。

第二它很抽象,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我们管它叫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是因为它大部分时候就是一纸合约,是在实物交易的基础上出现的产品。这个我就不细讲什么期权期货互换之类的,到时候又复杂了,总之这个衍生品有几个要点:高风险,不透明,构成复杂

这篇文的事业线就是讲这群资本家如何通过玩这种高风险衍生品来牟利,或者说触发危机,以及在玩崩了一切后他们如何脱身而去。

我上一章作话跟大家提到过现在科技领域出现财团化趋势,这里浅用案例一下,其实财团化和贷款证券化在我们身边有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花呗和蚂蚁金服。

而他们其实还在玩最基础的贷款证券,叫做ABS,抵押物可以是你买手机,买车,或者刷信用卡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的贷款,还有一种基础的叫MBS,抵押品就是房贷,那CDO要比这两个复杂的多,CDO是ABS和MBS的合成体,结合蚂蚁金服想一想,你们就知道女主她们现在正在玩的这个东西有多么不稳定和多恐怖了。

所以信贷和证券化的意义对于当代资本来说不言而喻。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设置这种和金融有关的野心家发展路线,因为这是新财团发展的必经之路,女主本身家族就是俄罗斯的旧财团,她是不可能靠投资什么科技公司就能维持住自己的地位。

***然后梳理一下逻辑

1.女主发现投行在制作CDO,就是我们提过很多遍的贷款证券化——贷款抵押债券,她意识到这个东西风险性很高,杠杠也很高,大概率会把市场搞崩(但她不清楚会崩到什么程度),所以决定从中捞一笔钱。

2.她找到闺蜜帮她搞到一种可以和CDO形成对赌关系的CDS,也叫信用违约掉期或者信用违约互换。

这种东西最开始只是投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协议,但女主发现一些银行为了盈利开发出了几乎没门槛的CDS往外销售,谁都可以买。她开始大量买入这种CDS,这就形成第二个逻辑,只要CDO贬值,她就可以靠CDS盈利。

3.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现在,因为一些低质量的债券开始大批违约,很多金融机构意识到要出事,所以想从女主手上又买一批CDS回去,这样女主赚的钱他们也可以赚一点,用来平自己即将面对的巨额账单。

但问题是女主手上也就这么点CDS,而且随着大家都知道要出事了,保险公司也不会再傻到说我继续来和你签CDS协议,毕竟他们得赔钱呀,投行也不会蠢到再制作CDO,因为卖不出去了,卖不出积压在手上就等于卖给了自己,本来银行只是个超市用来摆放货物,现在东西都堆在库里,新的进不来,旧的出不去,房租地租水电费继续出。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两派人,一派觉得完了完了大危机要来了我得赶紧把我手上这堆烂帐给扔出去。

另一批人就觉得,问题不大,市场不可能彻底崩掉,稳住心态,我能抄底,我货架上的东西只是暂时跌一跌,未来迟早会涨价,所以更有甚者买了别人扔出来的货物,这就属于大聪明行为。

鲍尔森和莱依的舅舅代表的是第三种人——监管者,他们理论上是应该管一管这些机构的恶劣做法,但实际上并没有管。

所以现在出现了以下几种势力:

等着赚钱的女主团伙

胡乱搞把自己搞懵了的大型金融机构

立场不明的监管者

稀里糊涂的矽谷众人

两眼一闭一心政斗的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