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锅盖一响,神仙别想藏!(1 / 2)

陨星掠过银河的第三日,东岭村的老榆树下围了一圈纳凉的庄稼汉。

张二栓蹲在石墩上啃黄瓜,突然把瓜蒂往地上一摔:\"你们听说没?

村头王婶家昨晚蒸馍,锅盖蹦起来三尺高!\"

\"瞎吹吧?\"李老汉吧嗒旱烟,\"锅盖能飞?除非灶王爷掀的。\"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嘭\"的闷响。

众人转头望去——王婶家的烟囱正往外冒白汽,竹编锅盖正悬在半空,被一团淡金色的雾气托着,雾气里隐约露出只毛茸茸的猴爪虚影,正慢悠悠拍了拍锅盖,\"啪嗒\"一声扣回锅沿。

\"我滴个老天爷!\"李老汉的烟杆\"当啷\"掉地上。

此刻雷公电母正驾着乌云从村头掠过。

电母的金鞭刚举起半截,就觉后颈一凉——那团雾气不知何时绕到他们身后,猴爪虚影轻轻一推。

两位正神像被抽了线的风筝,在云里翻了三个跟头,雷鼓砸在电母的珍珠发簪上,\"咔\"地裂了道缝。

\"何方妖物!\"雷公抹了把脸上的云絮,手按雷楔就要劈。

可指尖刚触到法器,就觉浑身法力像掉进了浆糊里,黏黏糊糊提不上来。

低头一看,东岭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在冒白汽,香气缠成半透明的网,把他们的云头死死裹住。

树杈上突然传来脆生生的笑:\"雷公爷爷,您这雷楔要是劈下来,王婶家的馍可就成焦炭啦。\"孙小朵晃着腿坐在老榆树上,怀里的桃子啃得只剩核,\"我老爹当年闹天宫靠金箍棒,咱老百姓闹天庭......\"她歪头想了想,\"靠晚饭时间不准迟到!\"

雷公电母面面相觑。

电母摸了摸发簪裂痕,忽然想起昨日巡查时路过的灶房——那家小媳妇哄着哭啼的娃,把凉了的粥重新热了三遍,蒸汽里飘着的不是香火,是小米的甜香。

她张了张嘴,终究没把\"降妖\"二字说出口,拽着雷公的袖子钻进云里。

孙小朵跳上屋檐,看那团雾气慢慢散进炊烟里。

晚风掀起她的衣角,她忽然想起萧逸说的\"民火志\",嘴角翘得更高了——这可比当年孙悟空砸了蟠桃园有意思多啦。

此时萧逸正蹲在破庙的墙根下,仰头盯着夜空。

紫微垣那颗主掌神权的帝星,今儿个暗得像蒙了层灰。

他又摸出怀里的地脉图,借着月光看——原本粗如蟒蛇的龙脉旁,爬满了细若游丝的亮线,每根线都从某个小烟囱出发,弯弯曲曲往大地深处钻。

\"原来如此!\"他猛地一拍大腿,惊飞了梁上的麻雀。

天庭靠香火养神格,可人间现在做饭不烧香、不磕头,就凭给娃盛饭时吹凉的那口气,给老伴留菜时盖的那层布,这些真心实意的烟火气,竟自己长成了条新龙脉!

他翻出压箱底的墨汁,在破墙上唰唰画起来。

笔锋扫过处,\"灶为坛,碗作碑\"几个字力透纸背。

末了又添一句:\"吃一顿好的,胜念万遍经。\"刚搁笔,墙缝里\"窸窸窣窣\"钻出几只老鼠,叼着纸角就跑。

萧逸也不追,闻着墨里混的葱油饼味直乐——老百姓看不懂字,但闻着香就愿意抄,这可比他挨家挨户说书管用多啦。

东头韦阳的院子里,陶碗里的水纹正一圈圈荡开。

他蹲在地上,拿树枝在泥里画着涟漪的形状——第七天了,今儿个的水纹竟连成个圆环,和村外九口老井的位置分毫不差。

他摸着下巴笑:\"原来人心定了,水都知道该怎么转。\"

当晚,他敲着陶碗把村民都喊到院儿里。

月亮刚爬上树梢,他举着碗问:\"谁家还有剩菜?\"

\"剩菜?\"张二栓挠头,\"我家有半锅土豆炖茄子。\"

\"我有凉透的玉米饼!\"王婶举着个布包。

不一会儿,院儿里摆了七八个碗碟。

韦阳找了口大铁锅,把剩菜全倒进去,添上清水就烧。

柴火烧得噼啪响,混合着土豆香、玉米香、茄子香,慢慢漫过土墙,连村头的野狗都蹲在篱笆外,尾巴摇得像拨浪鼓。

\"以前咱们等神仙敲钟,\"韦阳搅着锅,声音轻得像飘在蒸汽里,\"现在才知道——热气腾腾的时候,就是该吃饭的钟。\"

这头正热闹,二郎神的铁铺更像炸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