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锅都没了,还怕砸饭碗?(1 / 2)

三日后的东岭村像口倒扣的破碗,十八户人家的烟囱全蔫头耷脑地戳在房顶上。

孙小朵蹲在村口老槐枝桠间,尾巴尖扫落两片枯叶——前日她还见李寡妇蹲灶前擦火柴,擦得拇指通红也没点着;张二柱家的小娃扒着灶台哭,说饿,他娘抹着泪把娃搂进怀里:\"等锅回来,等锅回来就有饭吃。\"

\"锅又不是长脚的猴儿精。\"孙小朵啃着从怀里摸出的野桃,桃汁顺着下巴滴在青布裙上,\"再说了,我踢下去那口锅早摔成八瓣儿了。\"她歪头望着废台前扎堆的村民,张二柱正用破草帽扇风:\"没锅烧啥?

往年这时候,灶王爷的供品都该摆上了。\"最倔的王老汉蹲在墙根儿,旱烟杆敲着青石:\"不合规,不合规啊。\"

\"合啥规?\"孙小朵把桃核\"呸\"地吐进草窠,突然眼睛一亮。

她指尖掐诀,七十二根猴毛\"簌簌\"从耳后蹦出来,在空中转了三转,变作七十二个系着蓝布围裙的小厨娘——红脸蛋儿,花包头,每人手里还拎着个竹编食盒。

\"大娘,昨夜我在村口老槐树下打盹儿,\"第一个分身凑到李寡妇耳边,声音甜得像蜜,\"梦见一口大铁锅托梦呢,说'谁先做饭,谁就是根'。\"

\"胡扯!\"张二柱媳妇叉着腰笑,可她的手悄悄攥紧了围裙角。

王老汉吧嗒旱烟的声音突然变重,烟锅里的火星子\"噼啪\"乱溅。

半夜三更,孙小朵蜷在房梁上打哈欠,忽然闻见一缕若有若无的米香。

她耳朵竖得老高——张家老妪的灶房里,柴火\"噼里啪啦\"响得欢,老妪踮着脚掀开锅盖,蒸汽\"呼\"地扑上她爬满皱纹的脸。

隔壁屋的小娃被香醒了,扒着窗户喊:\"娘!

张家冒烟了!\"

这一嗓子像点着了爆竹。

李寡妇家的灯\"刷\"地亮了,张二柱媳妇的擀面杖敲得案板响:\"让他们抢头香?

咱李家的腌萝卜配粥才叫绝!\"王老汉的旱烟杆\"当啷\"掉在地上,他猫着腰往灶膛塞柴火,嘴里嘟囔:\"我就不信,没锅还能饿死人!\"

孙小朵蹲在桃树上笑得直打跌,尾巴尖扫落的桃花瓣儿沾了满头。

她望着九户人家的烟囱陆续冒起白汽,像九根细针戳破了夜空的黑布,突然想起萧逸说的\"共信回流\"——原来人不是不信了,是等着别人先信。

可萧逸蹲在村塾的青石板上,望着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字,眉头却没松开。

孩子们挤在课桌前,粉笔头在\"若锅会说话,你想听什么\"的题下画得花花绿绿:\"想听妈喊吃饭!想听弟弟别抢菜!\"最角落的纸条被风吹起来,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想听爹回家。\"

\"盲从的火,烧不暖人心。\"他指尖轻轻抚过那张纸条,月光从窗棂漏进来,在他眼底晃出细碎的光。

当夜他踩着露水巡村,袖中\"无形之引\"化作一缕夜风,裹着所有答案钻进每户窗缝——张家老妪的枕头边飘着\"想听妈喊吃饭\",李寡妇的腌萝卜坛口绕着\"想听弟弟别抢菜\",最角落的破屋梁上,\"想听爹回家\"的纸条轻轻落在老妇人的发间。

次日清晨,东岭村的院坝里多出十七个粗瓷碗。

张二柱家的腌萝卜,李寡妇的小米粥,王老汉的野菜饼,整整齐齐码在碗里。

孩子们踮着脚看,王老汉的旱烟杆敲着碗沿:\"咱这不是祭锅,是祭......祭那些想听却听不见的声儿。\"

南天门老兵食堂的灶膛里,韦阳的焦筷枝儿正轻轻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