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谁说没神仙,就不能吵架?(1 / 2)

晨雾还没散透,村东头就炸开了锅。

张二柱举着铁铲,李寡妇攥着锅勺,两人鼻尖几乎要碰着,唾沫星子溅在青石板上:“我家高祖挑着这口锅从山西走过来的!”“我家春妮昨儿夜里梦见灶王爷托梦,说锅认李家灶膛!”

孙小朵啃着半块玉米饼从墙根冒出来时,锅盖正“咣当”一声砸在老槐树上。

她抬头看那锈迹斑斑的锅盖卡在枝桠间,又低头瞧地上摔碎的陶碗——碗底还粘着半颗没化开的红糖,是小豆子今早塞给她的。

“两位,”她把玉米饼往怀里一揣,蹭地跃上矮墙,“这锅要是会说话,怕不是要喊救命?”

张二柱脖子粗了一圈:“小朵丫头懂啥!这锅祭过灶王,供过祖宗牌位!”李寡妇抹了把鼻涕:“我男人走得早,春妮她奶临终前还摸过这锅沿,说……说这是李家的根!”

孙小朵蹲在墙头上晃着腿,突然伸手扒拉两人的灶膛。

张家灶火是橙红色的,舔着锅底“滋滋”响;李家灶火偏蓝,烧得更旺些。

她凑近一瞧,瞳孔猛地缩成针尖——张家锅底歪歪扭扭刻着“天命在我”,李家锅底用炭笔描了“你才是贼”。

“祖师说过,人间的规矩要自己长根。”她摸着下巴嘀咕,“可这根……怎么还长出刺了?”

“要不咱抽签?”她突然拔高嗓门,“输的那家,管赢的吃三年饭!”

全场静默。

张二柱的铁铲“当啷”落地,李寡妇的锅勺砸在脚背上都没知觉。

春妮从人堆里钻出来,拽了拽李寡妇的衣角:“娘,上次我偷喝张婶家的糖粥,张婶还往我碗里多舀了半勺……”

孙小朵憋着笑,跳下墙拍拍张二柱的背:“二柱叔,您家的红烧肉我可馋了三年。”又戳戳李寡妇的胳膊:“婶子的腌萝卜,我能就三碗饭!”人群里不知谁憋不住笑出了声,张二柱涨红了脸:“丫头片子尽出馊主意!”李寡妇却扯了扯他的衣袖:“要不……试试?”

晒谷场的老榆树下,萧逸蹲在草垛旁,看孩子们举着草茎分成两拨。

他特意让小豆子把晒谷场的木桌搬到树阴里,桌角压着块磨盘——那是他昨晚和韦阳从村头搬来的,“议事得有个压阵的”。

“张家代表先说。”他摸出片梧桐叶当令牌,“但说话前,得先说一句‘我懂你怕失去’。”

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攥着草茎,鼻尖还沾着灰:“我懂你怕失去……可我奶奶说,这口锅煮过她和爷爷的定亲粥!”

“李家代表!”萧逸把梧桐叶递过去。

春妮捏着叶尖,声音发颤:“我懂你怕失去……我奶要是知道灶没了,会哭的……”

晒谷场突然静得能听见蝉鸣。

萧逸看着春妮眼里的水光,悄悄把磨盘往中间推了推:“那能不能……两家轮流用?每月换一次?”

“我家初一到十五!”

“我家十六到月底!”

孩子们嚷嚷着,萧逸却盯着张二柱家的方向——炊烟正从李家烟囱里冒出来,混着张二柱家的柴火气,在半空拧成根淡青色的绳。

他摸出怀里的小本子,飞快记下:“共信不是堵嘴,是给声音装耳朵。”

月亮爬上东岭时,韦阳的青布衫已经浸透了露水。

他蹲在张家灶前,用灯芯挑了挑油盏,昏黄的光映出灶壁上的刻痕:“父亡于战,此锅温骨。”那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用烧红的火钳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