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用心甚笃!(2 / 2)

姜淮安然受此大礼,直到礼毕,方才虚扶一下:“贵使请起。

知礼守节,善莫大焉。《春秋》云‘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贵国既慕华风,行中华礼,便是知礼向化之邦,吾皇陛下必以仁德待之。”

他轻描淡写,便将一场可能的外交风波化解于无形,并重新定义了双方的关系不再是平等的“两国”,而是“中国”与“向化之邦”。

既维护了天朝上国的尊严,又给了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小野道臣起身时,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再次看向姜淮时,眼神中的恭谨深处,已带上了一丝真正的敬畏。

他终于亲身体会到,何为“上国文胆”,何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接下来姜淮看礼单上的物品,颇为考究:锋锐绝伦的倭刀数柄,色泽温润的深海珍珠一盒,以及……数十卷包装精美的书籍。

姜淮目光在书卷上停留一瞬,淡然道:“贵国主上有心了。只是这倭刀嘛……”他语气微顿,堂内气氛瞬间一凝。

小野道臣心头一紧。

却听姜淮继续道:“……利器虽好,终是杀伐之器。我朝圣天子垂拱而治,以仁德化育万邦,不尚兵戈。不若,多带些诗书典籍回去,以文会友,岂不更美?”

他语气温和,话语却绵里藏针,既点明了天朝上国的气度,又隐隐告诫对方不要恃武逞强。

小野道臣连忙躬身:“姜公教训的是。下国僻处海隅,仰慕中华文化久矣,正欲多多请教。”

他顺势指向那些书卷,“此乃我国新近刊印的一些典籍注疏,其中亦有对《论语》、《孟子》的些许浅见,冒昧呈上,恳请姜公指点。”

文化试探,就此开始。

这并非简单的赠书,而是倭国在展示其文化水平,试探中华的反应。

姜淮岂能不知?他示意身旁的顾青岩。顾青岩会意,起身取过一卷,快速翻阅几页,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对姜淮微微点头。

姜淮心中明了,这倭国对中华典籍的研究,已非简单的模仿,颇有几分独到见解,甚至在某些细节上钻营极深。

他不动声色,微微一笑:“贵国于儒学一道,用心甚笃,可见一斑。

学问之道,在于明理致用,而非拘泥章句。贵使可知,我朝太祖皇帝曾言,‘礼之用,和为贵’?这‘和’字,不仅在于国内,亦在于邦交。”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单纯的学术,引向了国家关系的层面。

小野道臣目光一闪,立刻抓住机会,提出了此行的核心议题之一:“姜公高论,令人茅塞顿开。

下国正欲与上国加深往来,尤其盼能重启勘合贸易,允我商船岁岁来朝,互通有无,永结睦邻之好。此亦‘和’之体现,望姜公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