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一切都好起来了(2 / 2)

那天晚上,开封府的灯火亮到了很晚。有的妇女在给孩子做新衣服,有的男人在讨论明天要修的路,孩子们则在安置屋前追逐打闹。

刘老屁站在棚子前,看着这一切,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中原的重建工作做好,不辜负杨建国的信任,更不辜负老百姓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个月,刘老屁又带着队伍去了开封府其他几个受灾严重的村子。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先赈灾,再组织流民以工代赈,修水泥路、清理废墟、盖安置屋、种庄稼。

越来越多的流民加入了重建队伍,有的甚至从几百里外赶来,就为了跟着杨家军的队伍干活,为重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中原的土地上,水泥路一条条延伸,临时安置屋一片片建起,田里的玉米和土豆长得绿油油的,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老百姓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眼里也有了光。

…………

杨建国站在临安城南的江堤上,江风裹着水汽吹得他衣角翻飞,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他琢磨了快一个月的“海上大计”。

自打把中原重建的活儿交给刘老屁,杨建国就没睡过几个安稳觉,倒不是担心刘老屁干不好,而是杨建国心里清楚:大宋要想真的站起来,光靠种地修路填不上以前的窟窿,得把眼光往大海上放,从海里捞银子、捞生路。

毕竟没银子可不行,杨建国深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大宋想要真正富强起来,必须把经济搞好。

而且现在整个大宋百废待兴,尤其是中原的重建工作更是需要巨量的钱财物资。

然而大宋如今国库空虚,根本没有足够的钱财。杨建国只能花费功德从系统商城中兑换粮食物资。

然而整个中原那么大,都需要进行重建,所需要的粮食物资是巨量的。就算杨建国也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所以必须赶紧将目光从国内转向海外,组建商船发展远洋贸易,将白花花的银子挣回来。

“二狗!你磨蹭啥呢?赶紧过来!”杨建国朝着江堤下喊了一嗓子,声音顺着风传出去老远。

“主人,您叫我?”沈二狗赶紧顺着江堤跑了过来。

杨建国指着江面上往来的小渔船,又指了指远处汇入大海的江口:“二狗,接下来咱们要干三件大事:第一,在钱塘江口设个市舶司,管理所有海上贸易的事儿。第二,在旁边盖个大造船厂,造能跑远海的大船。第三,组一支远洋商队,把船开到南洋、西洋去,把洋人的银子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