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修路外,刘老屁又将从临安运来的玉米和土豆的种子交给流民们,然后又给流民们发农具,组织他们进行耕种。
(玉米和土豆的种子都是杨建国在系统中抽到的)
播种那天,刘老屁亲自带着流民们下地。他拿着锄头,教大家怎么挖坑、怎么下种:“乡亲们,这玉米种子要埋两寸深,行距得留一尺,这样长出来的玉米才能通风,结的棒子才大!土豆要切成块,每块上得有芽,埋在土里才能发芽!”
有个老太太抱着个小孙子,在田埂上看着,眼里满是欣慰:“俺们家以前种麦子,一年到头收的粮,交完租子就所剩无几了,现在有了新种子,还有官爷教俺们种地,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除了修路和种地,刘老屁还组织人手重建开封府的祠堂和学校等公共设施。
有个叫李秀才的流民,以前在城里教过书,听说要建学校,主动来找刘老屁:“刘官爷,俺愿意来教孩子们读书,不要工钱,只要能让孩子们学点东西,将来能有出息就行!”
刘老屁高兴得不行:“李秀才,俺们正缺个先生呢!学校盖好后,俺给你分间好房子,再给你每月加十斤米,你就安心教孩子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开封府渐渐有了生气。水泥路通了,临时安置屋盖起来了,田里种上了玉米和土豆,学校的屋顶也铺上了新的茅草。
有一天,临安那边又运来了一批物资,除了粮食,还有些布料和针线。刘老屁让人把布料分给城里的妇女,让她们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城里的张大妈拿着布料,笑得合不拢嘴:“这布真软和,俺家娃长这么大,还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呢!俺这就给娃做件新棉袄,让他冬天也暖和!”
这天晚上,刘老屁坐在屋子里,看着外面的灯火,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杨建国说的话:“咱们干这些事,是为了整个大宋,为了天下的老百姓”。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看着老百姓能吃上饭、穿上暖衣,能笑着干活、笑着说话,比啥都强。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刘老屁赶紧出去看,只见几个流民提着几只鸡、提着一篮子鸡蛋,走到他面前。
为首的是临安附近一个村子的老村长,他把东西递过来:“刘官爷,这是俺们凑的一点心意,您和兄弟们为了俺们,天天累死累活,俺们也没啥好东西报答,您就收下吧!”
刘老屁赶紧推辞:“这可不行!杨家军的规矩是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我不能收!你们把鸡杀了,给孩子们补补身子,鸡蛋留着给老人吃,这样我才高兴!”
老村长眼圈一红:“刘官爷,您真是好人啊!俺们以前总觉得,遭了这么大的灾,没人会管俺们了,可你们来了,给俺们送粮、送衣,还帮俺们修路、盖房子,俺们这辈子都忘不了大宋的好!”
刘老屁看着老村长,又看了看周围的流民,大声说:“乡亲们,这都是新政府应该做的!大宋是咱们所有人的家,家破了,咱们就一起把它建起来。日子苦了,咱们就一起把它过好!只要咱们齐心协力,用不了多久,中原肯定能恢复以前的样子,甚至比以前更好!”
流民们听了,都激动地鼓掌,有的还喊:“对!跟着新政府干,咱们的日子肯定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