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新任务(1 / 2)

新年喜庆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南锣鼓巷93号院却已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陈中华带着女友Sarah再次踏上了远赴海外的旅程,机场送别时,安雨琪难免又抹了眼泪,但更多的是为儿子的前程感到骄傲。

陈瑞华也收拾行囊,返回了清华园,继续他的学业。

院子里又只剩下陈小满和安雨琪,以及偶尔前来打扫做饭的保姆。

陈小满颇为享受这份年后的清静。

他原本打算悠闲地在家过完元宵节,看看书,品品茶,再去集团公司处理事务。

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拜访,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这天上午,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悄然停在了南锣鼓巷口,引起了街坊邻居们一阵好奇的窥探。

几位穿着中山装、气质不凡的中年人在秘书的陪同下,径直走进了93号院。

来者并非商业伙伴,而是来自上面相关部门的领导。

双方在堂屋落座,气氛严肃而正式。

安雨琪奉上香茶后便悄然退下。

为首的领导开门见山,表达了来意。

原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一些常见的流行性疾病,如感冒,其影响范围和频率也有所增加。

一方面,西药抗生素滥用问题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国家也希望更好地发掘和利用传统中医药宝库,推动中西医结合。

“陈小满同志,”领导语气诚恳,“我们了解到,您的集团公司不仅涉及贸易和食品加工,早年也有过中医药的背景和积累。

国家现在需要一批安全、有效、能够应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成药。

经过研究,我们希望由您的集团牵头,组织技术力量,优先研发一款能够治疗感冒的特效药,而且必须是纯中药制剂。”

领导进一步阐述了要求:不仅要疗效确切,起效速度要尽量快,以缓解患者痛苦。

还要适合现代化大生产,质量稳定可控,同时,价格也不能过于昂贵,要能让普通老百姓用得起。

“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领导意味深长地说,“希望您能克服困难,为国家分忧,为人民健康出力。”

陈小满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

他内心波澜起伏。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药复方制剂,尤其是要达到“特效”级别,其研发难度极大,涉及到药材筛选、配伍优化、提取工艺、剂型选择、药效学评价、临床试验等一系列复杂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失败风险很高。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意味着他的企业进入了国家视野,获得了极高的信任。

一旦成功,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声誉和经济效益,更能真正做成一桩造福社会的大事,这与他内心深处那份早年学医济世的情怀隐隐契合。

他几乎立刻就想到了隔壁传来的、日益频繁和剧烈的咳嗽声。

感冒,看似小病,却能极大地影响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弱、缺医少药的家庭而言。

沉思良久,陈小满抬起头,目光变得坚定而沉稳:“感谢领导对我们集团的信任。

这项任务很重要,也很艰巨。

我本人早年确实接触过中医药,集团也有相关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基础。

我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尽全力组织科研攻关,争取早日研制出符合国家要求、让群众满意的感冒特效药!”

领导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又就一些具体细节和要求进行了沟通。

送走领导后,陈小满独自在堂屋里坐了很久。

他原本规划好的悠闲正月彻底结束了。

一种新的、沉重的、却又令人振奋的责任感压在了他的肩上。

他不再犹豫,立刻拿起电话,接通了集团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和研发负责人,紧急召开电话会议,通报了情况,要求他们立刻结束假期,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最快速度组建项目攻关小组,做好前期调研和方案论证的准备。

安雨琪走进来,看到丈夫凝重的神色和锐利的目光,知道有大事发生。

陈小满将事情原委告诉她。

“这……能行吗?中药治感冒虽然很多方子,但要做出‘特效’药,还要大规模生产……”安雨琪不免担忧。

“难,肯定难。”陈小满站起身,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艰难征程,“但再难也得干!这是责任,也是机遇。做好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对安雨琪说:“准备一下,我明天就去公司。元宵节,恐怕没法在家过了。”

这一刻,陈小满的身份从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企业家,迅速切换成了一个即将带领团队奔赴一场硬仗的指挥者。

南锣鼓巷的宁静被打破,他人生的又一段充满挑战与意义的征程,就此拉开序幕。

而这一切的起点,竟源于一纸来自上面的重托,和一款尚未问世的、小小的感冒药。

陈小满送走领导后,立刻进入了战时状态。

他深知这项任务的份量,这不仅仅是商业订单,更是一项带有国家战略意味的政治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他当天下午就驱车赶回了位于城东的集团总部。

虽然还在假期,但接到紧急通知的核心管理层和研发骨干已经匆匆从各处赶来,会议室里气氛严肃而紧张。

陈小满没有多余寒暄,直接传达了上面的要求和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