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过年前(1 / 2)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寒气依旧凛冽。

93号院却已苏醒,厨房飘出小米粥的香气。

陈小满有早起的习惯,此刻正独自坐在收拾整洁的茶房里,面前的红泥小炉上坐着咕嘟冒泡的开水,他正专注地烫杯、洗茶、冲泡,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沉静的仪式感。

馥郁的茶香很快驱散了清晨的冷寂。

脚步声轻轻响起,陈中华穿着一件羊毛衫,精神奕奕地走了进来。

“爸,早,这么冷的天,您还是起这么早。”他在父亲对面坐下,很自然地接过父亲递来的第一杯热茶,闻了闻,轻啜一口,赞道,“好茶。”

陈小满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眉眼间已有自己当年闯劲的儿子,眼中流露出不易察觉的欣慰。

“习惯了,年纪大了,觉少,倒是你,时差倒过来了?”他语气平和,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

“差不多了。”陈中华笑道,“昨天睡得挺好,家里踏实。”

父子俩一时无话,安静地品了几口茶,窗外,能听到胡同里零星传来的走动声和咳嗽声,生活正缓缓拉开序幕。

“这次回来,感觉国内变化挺大。”陈中华放下茶杯,开启了话头,“尤其是南方,深圳、广州那边,真是日新月异,干劲十足,比起来,四九城倒是显得沉稳些。”

“嗯,”陈小满点点头,又给儿子续上茶,“南方是风口,政策倾斜,敢闯敢干的人也多。

四九城是首都,底子厚,步子稳一点也正常。

但变化也不小,你看看街上,做买卖的多了,穿衣服也花样多了。大势所趋。”

“是啊,”陈中华深有同感,“这次和Sarah回来,她也觉得很有意思,说中国和她想象中很不一样,充满活力,她还挺想留下来多看看,多学学。”

“Sarah是个好姑娘,大方,没那么多弯弯绕绕。”陈小满评价道,“你眼光不错,两个人在一起,互相理解扶持最重要,文化差异什么的,都可以慢慢磨合。”

“谢谢爸。”陈中华笑了笑,随即语气稍微认真了些,“爸,您和我妈这些年,不容易,把我和瑞华培养出来,又把公司做得这么大,吃了很多苦吧。”

陈小满摆摆手,语气淡然:“都过去了,赶上好时候了而已。

我们那会儿,只要肯干,脑子活泛点,总能找到机会。

比你们现在容易。”

他话锋一转,看着儿子,“你们这一代不一样了,平台更高,竞争也更激烈,国内国外的,都是精英。

以后的路,要靠你们自己扎实去走。”

“我明白。”陈中华郑重地点点头。

茶香袅袅中,话题渐渐从家国大事、个人前途,转到了更琐碎的家长里短。

陈中华聊起国外生活的趣事和糗事,陈小满听得嘴角含笑,偶尔插问几句。

他们也聊起陈瑞华的学习,聊起小雨小雪的婚事打算。

不知不觉,话题兜兜转转,还是落在了这住了几十年的胡同和街坊上。

“昨天回来,感觉胡同里好像冷清了些。”陈中华随口道,“隔壁91号院赵家好像搬走了?”

“嗯,儿子单位分了楼房,接走了。”陈小满道,“现在有条件的人家,都想着往外搬,住楼房,有暖气,方便,像我们这样还守着老院子的,不多了。”

“咱们家这院子挺好,爸妈你们收拾得舒服。”陈中华环顾了一下雅致温馨的茶房,“不过,隔壁贾家……”

他迟疑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昨天好像特别安静?也没见人进出。”

陈小满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似乎能穿透墙壁看到隔壁的景象。

他轻轻叹了口气,这声叹息里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

“贾家……唉,”他摇摇头,“现在是彻底不行了。”

他简单说了说情况:“棒梗顶了淮茹的班,但在厂里不好好干,偷奸耍滑,名声坏了,对象也吹了。

淮茹现在没了工作,到处打零工,身体也垮了,咳得厉害,我看怕是落了病根了。

槐花那孩子,吓破了胆,在家里大气不敢出。”

至于小当,他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提。

陈中华听得眉头紧锁,他虽然多年不在家,但对隔壁那家子的情况从小就有印象,只是没想到恶化到这个地步,“怎么会这样……秦阿姨太不容易了。”

“是啊,秦淮茹这辈子,是真苦。”陈小满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感慨和怜悯,“一个人撑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把棒梗拉扯大,指望他顶门立户,结果……烂泥扶不上墙。

把自己一辈子搭进去,换了这么个结果。”

“贾奶奶呢?还是那样?”陈中华印象里那个精明刻薄的老太太可不是省油的灯。

“哼,”陈小满轻哼一声,“她?折腾不动了呗,以前是又搅又骂,现在嘛……估计是骂不动了,也没人听了。

但那个家,根子上就是歪的,她‘功不可没’。”

父子俩都沉默了一会儿。93号院的茶香温暖安逸,而一墙之隔的95号院,却是一个正在缓慢窒息、沉沦的世界。

这种对比,太过鲜明,也太过残酷。

“有时候想想,也是命运弄人。”陈小满缓缓道,“一样的胡同,一样的时代,走出来的路却是天差地别。

所以说,人哪,光肯吃苦不行,还得看得清路,还得……家里人有正形,能互相帮衬,而不是互相拖累。”

陈中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父亲的话平淡,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悟。

他从贾家的悲剧里,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环境、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爸,您说得对。”他郑重地说,“一个家,风气太重要了。”

陈小满看了儿子一眼,看出他是真听进去了,心里安慰,便不再多言。

有些事,点到即止,聪明的孩子自然能领悟。

“好了,不说这些了。”他站起身,“茶喝得差不多了,去看看你妈早饭做好没。

吃了饭,带Sarah出去逛逛,看看故宫、颐和园,感受一下真正的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