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贾家的命运(1 / 2)

93号院里,秋日的阳光正好,暖洋洋地洒在收拾得干净利落的院子里。

安雨琪正在晾晒刚洗好的床单,空气中弥漫着肥皂的清香味。

陈小满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一份财务报表,眉头微蹙,但神情是舒展的。

隔壁95号院中院贾家传来的激烈争吵声、哭嚎声、摔打声,清晰地穿透了院墙,打破了这边的宁静。

先是女人尖利的哭骂和男人愤怒的吼叫,接着是更年轻的女孩惊恐的哭声,混乱不堪。

安雨琪停下手里的动作,侧耳听了片刻,无奈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这又是闹的哪一出?没完没了的。”

自从小当出走,贾家就像一口煮沸了就没冷却过的锅,时不时就要炸一下。

陈小满从报表上抬起眼,目光似乎没有焦点地虚望着隔壁的方向,听着那鸡飞狗跳的动静,嘴角几不可见地向下撇了一下,也缓缓摇了摇头。

他没说话,但那眼神里透着的,是一种看透世事后的淡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这句话,几乎同时浮现在夫妻二人的心头。

他们可以说是看着贾家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从很多年前贾东旭工伤去世,秦淮茹顶岗进厂艰难撑起那个家开始,到贾张氏如何刻薄儿媳、惯养孙子,再到棒梗如何被养得自私自利、眼高手低,以及小当如何在这个家里被忽视、被算计……

陈小满甚至看得更透。

他经历过困苦年代,也抓住了改革机遇,深知一个家庭要兴旺,需要的是什么,是勤劳,是远见,是团结,是肯干,而不是像贾家那样,内里只会互相埋怨、算计、啃噬,对外却还守着那点可怜巴巴的“城里人”优越感和所谓的“面子”。

贾张氏但凡对秦淮茹多一点体谅,对孙辈少一点溺宠和苛责。

棒梗但凡有他母亲一半的吃苦耐劳和责任心。

甚至秦淮茹自己,如果早年能强硬一些,不那么一味逆来顺受,或许都能把这个家拉出泥潭一点点。

可是没有。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这种话,陈小满是不信的。

他更相信,性格决定命运,选择造就结局。

贾家今日的鸡飞狗跳、颜面尽失、儿女离散,不过是过去无数个日夜里,他们自己共同种下的因,结出的果而已。

安雨琪的心肠更软些,她更多的是为秦淮茹感到悲哀。

“淮茹也是真不容易,苦了这么多年,熬干了心血,到头来……唉。”她说不下去,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慌。

那个女人,一辈子似乎都在为别人活,却活得如此憋屈和失败。

陈小满端起旁边的紫砂壶,给自己斟了一杯热茶,袅袅茶香似乎驱散了些隔壁传来的污浊之气。

他淡淡地说:“路都是自己走的。

旁人,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他能暗中留意小当的安危,已算是尽了邻里情分,至于贾家这摊烂泥,他是绝不会沾染半分的。

他甚至有些庆幸,自己的两个儿子争气,家庭和睦,没有这些糟心事。

隔壁的吵闹声似乎暂歇了,或许是吵累了,或许是陷入了更令人窒息的冷战。

95号院重归一种死气沉沉的寂静,那种寂静,比先前的吵闹更让人压抑。

93号院里,阳光依旧暖和,茶香依旧怡人。

安雨琪继续晾晒她的床单,陈小满重新将目光投向手中的报表。

两个院子,一墙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一边在泥沼中绝望地挣扎下沉,另一边则在安稳和煦的日子里,平淡地过着属于自己的时光。

那堵墙,隔开的不仅是空间,更是无法逾越的命运轨迹。

陈小满和安雨琪的摇头叹息里,有怜悯,有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种清醒的疏离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

早知今日如此狼狈不堪、颜面尽失,当初又何必那般刻薄算计、溺爱纵容、逆来顺受呢?

只是,这世上,从来没有后悔药可吃。

贾家的苦果,只能他们自己慢慢吞咽。

而旁观者,除了摇头,也无话可说。

深秋的寒意彻底浸透了南锣鼓巷。

自从小当出走、棒梗相亲被当面回绝后,95号院贾家像是被抽走了最后一丝活气,彻底沉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泥沼之中。

棒梗变得更加阴郁和逃避。厂里那次差点捅出大娄子的机床事件,虽然最终被他糊弄过去,但车间主任看他的眼神更冷了,老师傅们更不爱搭理他,连新来的学徒工都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

他越发破罐子破摔,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与之前不同的是,他似乎将相亲失败的羞辱和在家里的憋闷,一部分转化为了对工作的某种扭曲的“重视”。

他不能再丢掉这份工作了,这是他目前唯一还能攥住的东西,也是他能在这个家里维持最后一点可怜优越感的基石。

但他所谓的“重视”并非变得勤快,而是更加计较和油滑,绞尽脑汁琢磨如何少干活又能保住饭碗,对可能威胁他位置的人充满戒心和嫉妒。

贾张氏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