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午后,阳光正好。陈小满难得地换上了一身更显沉稳的深色中山装,而非平日里的长衫或休闲衣物。
安雨琪则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陪在他身边。
今天,他们不是去医馆,也不是闲居在家,而是要去“视察”,视察那个在外人看来神秘莫测、实则已悄然枝繁叶茂的“陈氏集团”。
集团总部并未设在喧嚣的市中心,而是选择了相对安静但交通便利的一处改建过的四合院群落。
外表看来,依旧是青砖灰瓦,古朴静谧,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毫不张扬。
只有门口一块不大的黑底金字牌匾,写着“陈氏控股”四个苍劲有力的字。
走进院内,却是别有洞天。传统的院落结构被巧妙地改造利用,既保留了古韵,又满足了现代办公的需求。
工作人员不多,但个个步履匆匆,神色专注,见到陈小满和安雨琪,都恭敬地点头致意:“陈先生,安总。”
陈小满微微颔首,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在集团内部的角色极其特殊,是绝对的精神领袖和最终决策者,但平日里极少直接干预具体运营,更多是由安雨琪和他物色的几位职业经理人负责日常管理。
他们先来到了集团的“心脏”,战略投资部。
负责人早已准备好汇报材料,详细介绍了目前集团投资的几个主要领域:巩固发展的中医药板块。
方兴未艾的房地产板块。
以及一些前瞻性的科技领域小额试水投资。
报表上的数字增长稳健,项目进展顺利。
安雨琪听着汇报,不时提出几个关键问题,都切中要害。
陈小满则更多是倾听,手指偶尔轻轻敲击桌面,目光扫过墙上巨大的京城地图,上面标注着一些只有内部人才能看懂的标记。
“嗯,总体不错。”陈小满听完汇报,淡淡评价了一句,“房地产那边,进度可以,但要特别注意质量和安全,口碑比利润更重要。
科技投资的方向是对的,但步子可以再稳一点,多看少动,找准关键节点再下重注。”
负责人连忙记下。
随后,他们又视察了集团的财务部和行政部。
陈小满看得很细,尤其是在财务流程和印章管理制度上。
忽然,他停下脚步,指着某一笔不起眼的日常报销单据:“这笔采购办公用品的费用,供应商换人了?之前的合作商出了什么问题吗?”
财务主管一愣,没想到老板会注意到这种细节,赶紧翻看记录:“之前的供应商……好像是因为几次送货不及时,行政办的小李就换了一家稍微便宜点的。”
陈小满看向安雨琪,安雨琪微微蹙眉:“换供应商不是问题,但流程不对。
没有经过比价和审批备案,直接由经办人决定,这存在漏洞。
万一新的供应商以次充好,或者经办人从中拿好处,时间长了就是大问题。”
陈小满点点头:“雨琪说得对。
小事不纠,易生大患。立刻完善采购流程,所有供应商变更必须经过至少三家比价和部门主管、财务双重审核。
之前的单据重新核查。”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财务和行政主管额头微微见汗,连声应下。
他们再次意识到,这位年轻的老板,其洞察力和对风险的控制欲,远超他们的想象。
处理完这个小插曲,陈小满和安雨琪来到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宽敞明亮,布置却极简,一张大书案,一套茶具,几架图书,最多的还是医书和史书。
墙上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字:“守正出奇”。
安雨琪给他沏上茶,微笑道:“看来总体运行还不错,就是些细节需要打磨。”
陈小满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沉静的面容:“根基还算稳固。
娄老先生那边的合作,带来了很多新思路。
房地产抓住了时机,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
但越是顺利,越要警惕。人心易变,制度是堤防。”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院落里新发的绿芽:“我们的摊子,不知不觉也铺得有点大了。
接下来,重点不是扩张,而是沉淀。
把每一个现有的项目做深做透,夯实基础。
尤其是中医药之本,不能丢。”
安雨琪点头赞同:“明白。我会盯着他们完善各项制度。
医馆那边,新试制的几种成药反响很好,可以考虑小规模量产了。”
“嗯,你把握就好。”陈小满对安雨琪的能力十分信任,“记住,陈氏集团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多大的商业帝国,而是为了能让我们,以及追随我们的人,更有能力、更有底气地去守护一些东西,去做一些我们认为对的事情。
比如,让好的医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或者,仅仅是让像柱子哥那样有手艺的人,能过得体面。”
他的目光超越眼前的庭院,似乎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商业的成功,于他而言,只是实现更高目标的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