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白榆也太能算计了吧?幸亏自己默认了白榆和钱威二人的举动,不然这算计到自己头上的滋味可就难受了。
难怪陆炳都被气死了,这气得实在不冤,换成自己这七十七岁老骨头也未必扛得住。
此刻大堂中,只有朱希孝的解释声音在回荡,“千真万确是凑巧!在下区区一介武夫,如何能指挥动几个御史?”
李芳不耐烦的:“已经问完你了,你先闭嘴吧,不然干扰我奉旨问话!”
然后李芳对张爵继续问道:“有御史弹劾钱威和白榆在乐户中胡作非为,你知情不知情?”
张爵如实回答:“当时钱威禀报过,我自然知情,而且也同意了。”
这个回答让李芳非常意外,没想到张爵竟然直接承认了“同意”,他还以为张爵会推脱一下责任。
朱希孝又在旁边叫道:“包庇!这不是包庇又是什么?”
李芳没理睬朱希孝,对张爵又问:“你为何同意?这里面难道另有内情?”
张爵淡淡的答道:“钱威禀报,他怀疑文坛复古派的宗旨借古讽今、诽谤当朝。
我们锦衣卫职责所在,对这种风声焉能不查?
所以我就同意了钱威的行动,至于他又和谁联手做事,又怎么部署,我就没必要细管了。”
这个诛心之论目前只有少数人知道,只被白榆当成了威慑性大杀器,并未广泛传开,李芳也是头次听闻。
当即李太监就站了起来,严肃的对张爵:“查得怎样了?可有结果?”
张爵看了看钱指挥,答道:“还是让主导者钱威来回答更好。”
钱威一本正经的:“最早是白榆向我举报复古派宗旨不纯,因为曾经共事彼此熟悉,所以他信得过我。
收到举报后,我不敢怠慢,经过张老指挥同意,就开始部署调查,
期间承受了巨大压力,此番遭受御史联名弹劾就是明证。
但经过半个多月仔细调查,我的结论是,白榆的举报不成立。”
李太监却不再关心其他,所有注意力都被这个新“爆点”吸引了,追问道:“你详细,怎么个不成立?”
钱指挥还是一本正经的回答:“经过方方面面的深入调查,以及对复古派影响力的广泛摸排,我可以负责任的做出以下结论——
复古派的文学宗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初心其实是想将当今比作四夷宾服的汉唐盛世,文学格调上加以衬托,所以不存在借古讽今的问题。”
李太监明白了,到了最后还是天下太平呗,不用掀起大风浪也是好事。
等钱威回答完毕后,老指挥张爵又掷地有声的补充道:“虽然调查到最后没有发现问题,似乎一无所获。
但这是我们锦衣卫职责所在,为了捍卫天威,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点嫌疑!
纵然白费力气,纵然被不明内情的御史误解弹劾,我们锦衣卫也心甘情愿犹自不悔!”
李太监:“......”
这回答都开始强行上价值观了,看来今天的谈话可以终结了。
不用再等白榆了,因为据他对白榆的了解,就算白榆来了只怕满嘴也是这些套话。
李太监刚走出锦衣卫总衙,迎头就碰见了从城外匆匆返回的白榆。
“大珰这就问完了?怎的不多呆一会?”白榆万分热情的留客,“在下还有很多掏心掏肺的话想上达天听,还望大珰给在下一个机会。”
李太监没有鸟白榆,在随从的伺候下翻身上马,快速离开锦衣卫总衙,回宫向皇帝奏报情况。
白榆依依不舍的一直在后面追了十几步,口中叫道:
“还会再见吗?大珰!你要听我几句啊!大珰!你留下来,好不好?
大珰!你没有问我话,没关系,但你要开心啊!
大珰!如果没有你我怎么活啊!”
骑在马上的李太监越听越烦躁,前面几句也就罢了,怎么后面越越不像话?
什么叫“没了你我怎么活”,简直荒谬不经!
于是为人严肃的李太监就停住了马,回头就要呵斥几句。
却见白榆脸色惊恐的朝着自己狂奔而来,而锦衣卫官朱希孝红着眼,拔出了刀在后面追。
李太监错愕过后,连忙对左右大喝道:“拦住!拿下!”
作为最顶级的太监之一,李芳身边有三十多个长随,很多都手持棍棒,一起上前打翻了朱希孝。
白榆喘着粗气,对李芳作揖道:“多谢!今日若无大珰,在下真不能活了。”
李太监隐隐然莫名觉得,自己今天救人可能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