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集:“生态积分”的魔力(2 / 2)

下午三点,监管部门的突击检查队准时出发。根据张磊提供的地址,他们在城郊的废弃仓库里找到了地下工厂——十几台改装过的3D打印机正在运转,桌上堆着未包装的假牙、劣质玩具,甚至还有半截打印到一半的仿真枪零件。老板见势不妙,想从后门逃跑,被埋伏的民警当场抓获。

“这些打印机都装了破解芯片,能绕过安全协议打印任何模型。”技术人员拆解打印机时,忍不住皱眉,“林总,你们的加密系统还是有漏洞,得升级成动态密码,每次打印都需要云端授权,而且只能识别合规材料的芯片。”

林砚点点头,突然注意到角落里的一台打印机,屏幕上还显示着未完成的订单——“定制颅骨修复体,材质:ABS树脂”。她心里一紧:“查一下这个订单的客户信息,ABS树脂不能用于人体植入,必须马上阻止手术。”

就在这时,医院传来消息:乐乐的个案伦理评估通过了,手术定在明天上午九点。林砚松了口气,可看着地下工厂里那些粗糙的打印件,又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技术本身没有对错,错的是使用技术的人,而伦理规范,就是给使用者戴上的“缰绳”,既不能勒得太紧,让技术失去发展的空间,也不能放得太松,让它变成脱缰的野马。

第二天清晨,林砚提前来到手术室。乐乐被推进病房时,还攥着一张画,上面画着一颗红色的心脏,旁边写着“谢谢医生阿姨”。麻醉师给乐乐注射麻药时,林砚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别怕,睡醒了就能和小朋友一起踢球了。”

手术开始后,林砚和伦理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起待在监控室,盯着屏幕上的打印进度。生物墨水在打印机的喷头下,一点点堆叠成心脏瓣膜的形状,每一层的厚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三个小时后,当医生成功将打印瓣膜植入乐乐的心脏,监护仪上的心率曲线逐渐平稳时,监控室里响起了掌声。

李教授看着林砚,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这场手术,不仅救了一个孩子,也给3D打印的伦理规范提供了新的思路——个案评估机制可以推广,让真正需要的患者能及时用上新技术,同时通过全程监管,避免风险扩大。”

林砚笑着点头,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市监局发来的消息:地下工厂查获的打印设备已全部销毁,涉案人员被依法拘留,张磊因戴罪立功,从轻处理。另外,他们联合多部门出台了《3D打印技术伦理应用指南》,明确了医疗、工业、消费等不同领域的技术标准,要求所有打印机生产企业加装安全芯片,建立打印模型备案制度。

走出医院时,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色。林砚拿出手机,给研发团队发了一条消息:“明天开会,讨论安全芯片的升级方案,还有,把乐乐的案例整理成教学材料,让每个技术人员都知道,我们手里的技术,是救人的工具,不是谋利的武器。”

手机屏幕亮起,小陈发来一张照片:乐乐躺在病床上,举着画笔画了一颗更大的心脏,旁边写着“我的新心脏,谢谢3D打印”。林砚看着照片,突然明白,3D打印技术的伦理规范,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藏在每一次合规的研发里,每一台安全的设备里,每一个被技术拯救的生命里。它像一道光,既能照亮技术发展的前路,也能温暖那些等待希望的人。

夜色渐浓,启航生物的研发中心依旧灯火通明。技术人员们正在调试新的加密系统,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像是在书写着技术与伦理共生的未来。林砚知道,这场关于3D打印伦理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守住“技术向善”的初心,就一定能让这项技术,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