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集:《AI算命的伦理禁止规范》(2 / 2)

两周后,《AI算命伦理禁令》正式发布。文件里的每一条都像一把利剑:禁止任何AI提供未来预测服务,平台需在72小时内下架相关功能,违规企业最高罚款上亿元,同时要求学校、社区开展“科学未来观”宣传活动。

禁令执行的第一天,林野带队去检查“星算AI”的整改情况。平台负责人支支吾吾,说“技术故障”导致部分功能无法下架。张锐直接远程入侵系统,发现后台仍在偷偷运行“健康预测”模块,甚至把关键词换成了“健康建议”“未来参考”。

“这就是你们的整改?”林野把检测报告摔在桌上,声音冰冷,“按照禁令,罚款五千万,负责人约谈,再发现一次,直接吊销执照。”负责人额头冒汗,连忙下令技术人员彻底删除模块,嘴里不停说着“马上改,马上改”。

但麻烦还在后面。禁令发布第三天,林野接到上级电话,说有位老领导的孙子沉迷AI算命,现在禁令让孩子情绪低落,希望“通融一下”。林野握着电话,沉默了几秒:“领导,正是因为有孩子沉迷,我们才要坚持禁令。如果今天为您通融,明天就会有更多家长找关系,禁令就成了一纸空文。”电话那头沉默许久,最终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是我糊涂了。”

更棘手的是公众的不理解。团队在社区宣传时,有老太太指着林野的鼻子骂:“你们凭什么不让AI算命?它说我儿子能升职,结果真升职了!你们就是不想让老百姓好!”还有年轻人偷偷问小陈:“有没有私下能用的AI算命链接?我想看看我啥时候能脱单。”

周晴看着这些被算法迷信裹挟的人,心里又急又疼。她和团队连夜制作了科普视频,用案例拆解AI预测的骗局——比如AI说“你近期会有贵人相助”,其实是根据用户近期“找工作”“求帮忙”的搜索记录生成的模糊答案;说“你要注意肠胃健康”,不过是因为用户经常在深夜点外卖。视频在网上刷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醒悟,有人在评论区留言:“原来我信的不是AI,是自己的焦虑。”

禁令执行一个月后,变化悄然发生。平台违规率从87%降到12%,用户投诉量减少90%。林野去郊区调研时,看到之前住桥洞的老太太,正跟着社区医生做体检。老太太拉着他的手,眼圈发红:“林同志,多亏你们,我才知道AI是骗人的。现在我把房产要回来了,身体也好多了。”

那天傍晚,林野站在社区广场上,看着孩子们在科普展板前围着志愿者提问,老人们在讨论健康养生知识,年轻人在分享职业规划经验,没有一个人再提AI算命。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温暖而坚定。

小陈突然指着远处的便利店,笑着说:“林队,你看!”林野望过去,便利店门上的“AI算命”海报已经被换成了“科学养生小常识”,几个年轻人正围着海报讨论,脸上是轻松的笑容。

“我们还没赢。”林野轻声说,目光望向更远的地方,“只要焦虑还在,就会有新的‘算命’方式出现。但至少现在,我们让大家知道,未来不是算法算出来的,是自己走出来的。”

晚风拂过,带着初夏的暖意。林野掏出手机,删掉了屏幕里最后一条AI算命的投诉记录。他知道,这场对抗算法迷信的战争还会继续,但只要团队在,只要还有人相信科学一定能守住理性的防线,让未来回归它该有的样子——充满无限可能,而非被算法定义的冰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