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集:会诊攻坚,众医查遍典籍无果(2 / 2)

小林点点头,重新坐回椅子上,一页页仔细翻看。手册里夹着不少老照片,黑白的,边缘已经泛黄,记录着当年地方病防治的场景。他翻到第127页时,突然停住了,手指着其中一段文字,声音都有些发颤:“大家看这个!‘克山病的特殊分型,可表现为心肌损伤、骨髓抑制及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于黑龙江克山县及周边地区,患者多有长期饮用生水史,实验室检查可见心肌酶谱升高’。咱们患者的籍贯就是克山县周边,会不会是这个?”

众人立刻围了过来,陈敬之也拄着拐杖走过去,接过手册仔细查看。他的手指在文字上慢慢划过,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原本明亮的眼神也暗了下去。“克山病的典型表现是心肌酶谱显着升高,尤其是CK-MB和肌钙蛋白,”他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遗憾,“但咱们患者的心肌酶一直正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也没发现异常,而且近年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克山病的发病率已经极低,这个特殊分型在后来的教材里都很少提及,诊断依据不足。”

李静也凑过来看了看,补充道:“而且患者没有心肌损伤的症状,比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都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也和手册里描述的不太一样,手册里说克山病的神经损害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比如肢体麻木、无力,不是咱们患者的间歇性失语和颞叶病灶。”

希望刚刚燃起,又很快熄灭。小林有些沮丧地合上手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封皮,心里涌起一阵无力感。他从早上八点坐到现在,已经快十二个小时了,翻了不下十本典籍,眼看有了线索,却还是不行。“难道真的没有先例吗?”他小声嘀咕,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

陈敬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平静却坚定:“医学就是这样,总有我们没见过的病例。别灰心,再坚持坚持,把没看完的典籍过一遍,基因检测结果明天应该就能出来,说不定能有新发现。”他看了看表,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老张,你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们就行。”老张点点头,收拾好空出来的牛皮纸,轻轻带上门走了。

医生们重新投入到典籍的翻阅中,没人再提吃饭的事,也没人抱怨疲惫。周明远继续对着德文孤本研究,偶尔用手机查专业术语;李静则重新梳理神经科的罕见病,把可能的病症列在纸上,逐一排除;小林则拿起另一本《罕见病诊疗指南》,从第一页开始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窗外的城市已经亮起灯火,霓虹闪烁,映在窗户上,像流动的彩光。会议室里的灯光却比任何一盏都要明亮,照亮了医生们疲惫却专注的脸庞。时间一点点过去,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走着,从十点到十一点,再到凌晨一点,桌上的典籍渐渐被翻完,堆成了几摞。

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浅金色的光芒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桌面上,给凉透的盒饭镀上一层暖光。周明远放下最后一本典籍,疲惫地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声音带着沙哑:“都查完了,没有找到符合的病例。所有能想到的罕见病,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罕见感染病,都排除得差不多了。”

李静也合上笔记本,揉了揉僵硬的脖子,眼神里带着一丝失落:“我这边也没有线索,神经系统的典籍翻了个遍,没找到和患者症状完全匹配的病例。刚才又联系了检验科,患者的脑脊液复查结果还是正常,没发现感染或免疫异常的证据。”

陈敬之看着众人疲惫的脸庞,眼底布满血丝,却依旧带着坚定。他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虽然查遍典籍无果,但我们至少排除了很多可能性,这也是进展。明天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我们再组织一次会诊,同时联系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一定要找到病因。患者还在等着我们,不能放弃。”

医生们纷纷点点头,站起身来,互相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虽然一夜攻坚没有结果,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没有放弃的念头,反而多了几分坚定。他们收拾好桌上的典籍,把笔记和报告整理好,慢慢走出会议室。

天边的朝阳正好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住院部的大楼上,给白色的墙壁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楼下的花园里,早起的护士正在散步,看到他们走出来,笑着点了点头。周明远抬头看向朝阳,深深吸了口气,空气里带着清晨的清新。他知道,这场与疑难病症的较量,还远未结束,但只要他们不放弃,总有找到答案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