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绿皮车鸣笛向川蜀(2 / 2)

秦嫣凤拿着搪瓷缸,顺着过道慢慢往前走。车厢里的旅客们大多都醒了,有不少人也拿着水壶或者搪瓷缸,准备下车接水或者购买食物。过道上更加拥挤了,秦嫣凤小心翼翼地避开人群,好不容易才走到车厢门口。

火车缓缓地停在了株洲站的站台上,车门打开,一股热浪涌了进来,夹杂着站台上小贩们的吆喝声:“包子、馒头、热乎的米粥嘞!”“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热水供应,五分钱一壶!”

站台上灯火通明,比车厢里亮堂多了,小贩们推着小车,在站台上来回走动,不停地吆喝着,吸引着下车的旅客。秦嫣凤跟着几个旅客一起下了火车,朝着站台尽头的茶炉房走去。茶炉房是一个小小的铁皮房子,里面有一个大大的烧煤茶炉,正冒着腾腾的热气,几个铁路工作人员正在往茶炉里添煤,煤烟味扑面而来。

茶炉房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来接热水的旅客,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水壶或者搪瓷缸,耐心地等待着。秦嫣凤排到队伍的末尾,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接满热水离开,心里想着,这绿皮火车上的饮水确实不容易,全靠这烧煤的茶炉供应,要是来晚了,可能就没热水了。

终于轮到秦嫣凤了,她把两个搪瓷缸递过去,工作人员拿起茶炉上的铁壶,小心翼翼地往搪瓷缸里倒着热水,热水冒着热气,氤氲了秦嫣凤的眼睛。她接过装满热水的搪瓷缸,连忙说了声“谢谢”,转身朝着火车的方向走去。

站台上的小贩们依旧在吆喝着,秦嫣凤忍不住看了一眼,只见一个小贩推着的小车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还有油饼、麻花,甚至还有一些水果,虽然种类不算多,却也让人眼花缭乱。她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几毛钱,买了两个馒头,准备回去给江奔宇当晚饭。

回到车厢里,江奔宇连忙接过秦嫣凤手里的搪瓷缸和馒头,说道:“辛苦了,快坐下歇会儿。”秦嫣凤坐在铺位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道:“站台上人真多,比车厢里还热。”

江奔宇把搪瓷缸放在铺位旁边的小桌子上,拿起一个馒头,掰了一半递给秦嫣凤:“先吃点馒头垫垫肚子,等会儿餐车过来了,再买点菜吃。”秦嫣凤接过馒头,慢慢吃了起来,馒头是白面做的,带着淡淡的麦香味,虽然没有什么菜,却也吃得很香。

两个孩子还在睡着,江奔宇和秦嫣凤坐在铺位上,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聊着天。秦嫣凤轻声说道:“我老家在川省偏远镇上的一个小山村,条件可能不太好,你到了可别嫌弃。”

江奔宇放下馒头,看着秦嫣凤的眼睛,认真地说道:“媳妇,你说什么呢?我怎么会嫌弃呢?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和孩子们在一起,去哪里都一样。再说了,农村有农村的好处,空气新鲜,食材也都是纯天然的,孩子们肯定喜欢。”

秦嫣凤看着江奔宇真诚的眼神,心里的最后一点顾虑也烟消云散了,她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嗯,我就知道你不会嫌弃的。我老家那边有山有水,还有很多好吃的,到时候让你尝尝我妈做的腊肉和泡菜,保证你爱吃。”

“好啊,我早就听说川省的腊肉和泡菜特别有名,一直想尝尝呢。”江奔宇笑着说道,心里对川省的那个小山村充满了期待。

说话间,火车又鸣笛了,广播里传来播音员的声音:“各位旅客请注意,株洲站停车时间即将结束,请各位旅客尽快上车,火车即将启程……”站台上的小贩们开始收拾东西,下车的旅客们也纷纷往车厢里走,车厢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喧嚣。

秦嫣凤把剩下的半个馒头吃完,拿起搪瓷缸喝了一口热水,说道:“我来看着孩子们,你也睡一会吧,看你眼睛都红了。”江奔宇确实觉得有些疲惫了,他点了点头,躺在秦嫣凤旁边的铺位上,盖上薄毯子,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秦嫣凤坐在铺位上,看着熟睡的江奔宇和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幸福感。虽然这绿皮火车的旅途漫长而辛苦,车厢拥挤,没有空调,甚至连喝水吃饭都有些不便,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坐火车去外地,也是这样的绿皮火车,那时候觉得火车真神奇,能把人带到那么远的地方,如今,她带着自己的家人,坐着同样的绿皮火车,回到自己的老家,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夜色越来越深,车厢里的灯光显得有些昏暗,吊扇依旧“吱呀吱呀”地转着,铁轨撞击的“哐当哐当”声也变得更加清晰。窗外的风景已经看不清了,只能看到远处偶尔闪过的零星灯火,像是夜空中的星星。车厢里的旅客们大多都睡着了,偶尔有几声咳嗽声或者孩子的哭闹声,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秦嫣凤靠在铺位的靠背上,也觉得有些困了,她闭上眼睛,听着身边家人均匀的呼吸声,听着火车行驶的声音,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回到了川省的那个小山村,看到了白发苍苍的父母,看到了熟悉的青山绿水,还有村口那棵老桂树,一切都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不知过了多久,秦嫣凤被一阵嘈杂的声音吵醒了,她睁开眼睛,发现天已经亮了,车厢里的旅客们大多都醒了,正在洗漱或者整理行李。江奔宇已经起来了,正拿着毛巾给两个孩子擦脸,小家伙们醒了,精神头很足,正在叽叽呀呀地说着话。

“醒了?”江奔宇看到秦嫣凤醒了,笑着说道,“快去洗漱一下吧,我已经接好热水了。”秦嫣凤点了点头,拿起自己的毛巾和牙刷,朝着车厢连接处的洗漱池走去。

洗漱池很小,只有两个水龙头,旁边已经站了不少人在排队洗漱。秦嫣凤排了一会儿队,才轮到自己,她用冷水洗了洗脸,顿时觉得清醒了不少。看着镜子里自己略显疲惫的脸,她笑了笑,心里想着,再过一天多,就能到家了。

回到铺位上,江奔宇已经给孩子们换穿好了衣服,正在喂他们吃奶粉精。秦嫣凤坐下来,接过江奔宇递过来的搪瓷缸,喝了一口热水,说道:“这火车跑了一夜,现在到哪儿了?”

“我刚才问了乘务员,大概快到怀化了,估计中午就能到怀化站。”江奔宇说道,“听说怀化站是个大站,停车时间长,到时候我们可以下去买点新鲜的饭菜吃,总吃饼干面包也不行。”

秦嫣凤点了点头:“好啊,孩子们也该吃点了。”

车厢里渐渐热闹起来,旅客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食物,有的在吃饼干,有的在吃面包,还有的在吃自己带来的咸菜和馒头。过道上,乘务员又推着铁皮小车过来了,吆喝着:“早餐有粥、馒头、鸡蛋,还有咸菜,有需要的同志快来买啊!”有不少旅客买了早餐,车厢里弥漫着食物的香味。

江奔宇也买了几份早餐,有粥、馒头和鸡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慢慢吃着早餐。

江奔宇一边吃着鸡蛋,一边看着窗外的风景,嘴里说着:“媳妇,外面的山真高啊!”秦嫣凤笑着摸了摸她的额头说道:“是啊,到了老家,还有更高的山呢。”

火车继续向前行驶着,速度依旧很慢,平均时速只有四十多公里,像是一位沉稳的老者,在铁轨上缓缓前行。车厢里的旅客们依旧在闲聊着,有人在打牌,几个人围在一起,手里拿着扑克牌,打得不亦乐乎,洗牌的声音和吆喝声此起彼伏;有人在看书,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书,有小说,有杂志,还有的在看报纸;还有人在听半导体收音机,里面播放着新闻和歌曲,偶尔传来一阵笑声。

江奔宇吃完早餐,也加入了打牌的行列,和旁边铺位的几位旅客一起打升级。秦嫣凤则带着两个孩子,靠在窗户边,给他们讲着自己小时候在川省老家的故事,讲山上的野果,讲河里的小鱼,讲村口的老槐树,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充满了向往。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火车一路向西,穿过了一座座大山,跨过了一条条河流,沿途经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车站。每到一个车站,火车都会停下来,让旅客上下车,站台上的小贩们依旧在吆喝着,售卖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和饮料,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中午的时候,火车准时到达了怀化站,这是一个大站,站台宽敞,人来人往,比之前经过的几个小站热闹多了。广播里提示停车三十分钟,江奔宇和秦嫣凤带着两个孩子下了火车,想找点新鲜的饭菜吃。

站台上有不少卖盒饭的小贩,推着小车,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菜,有红烧肉、炒青菜、番茄炒蛋,还有米饭,闻着香味扑鼻。江奔宇找了一个看着干净卫生的小贩,买了三份盒饭,每份盒饭里有两荤一素,还有满满一碗米饭,只是有点贵一块钱,性价比很高。

一家人找了个空位置坐下,慢慢吃着盒饭。红烧肉肥而不腻,炒青菜清爽可口,番茄炒蛋酸甜开胃,江奔宇吃得狼吞虎咽,一边吃一边说:“媳妇,这个饭真好吃,比火车上的饼干好吃多了。”

秦嫣凤则是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好吃就多吃点,吃饱了我们继续赶路。”

吃完盒饭,江奔宇又买了几个当地的水果,有橘子和梨子,给孩子们当零食。秦嫣凤则去茶炉房接了满满两搪瓷缸热水,准备路上喝。三十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广播里传来了上车的提示音,一家人连忙收拾好东西,回到了车厢里。

火车再次鸣笛启程,朝着成都的方向驶去。接下来的旅途,依旧是漫长而枯燥的,但有了之前的适应,江奔宇和秦嫣凤已经习惯了绿皮火车的节奏。他们带着孩子,偶尔看看窗外的风景,偶尔和身边的旅客聊聊天,偶尔打打牌,时间也过得快了不少。

车厢里的旅客换了一批又一批,有些人在中途下车,又有新的旅客上车,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朝着各自的目的地前行。有去成都寻亲的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李,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有去探亲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脸上满是期待;还有出差的干部,穿着整齐的中山装,手里拿着公文包,显得严肃而认真。

江奔宇和一位去成都探亲的年轻人聊得很投机,年轻人告诉江奔宇,他是第一次去成都,听说那里的工厂多,好找工作,想挣点钱回家盖房子。江奔宇鼓励他好好干,一定会有出息的。年轻人也给江奔宇讲了不少成都的情况,比如成都的美食、景点,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江奔宇对成都更加期待了。

秦嫣凤则和旁边铺位上的一位大姐聊了起来,大姐也是川省人,嫁在了外地,这次是回娘家探亲。她给秦嫣凤讲了不少川省的习俗,还有回老家需要注意的事情,秦嫣凤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问一些问题,大姐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车厢里的其他孩子相互熟悉了起来,一起在过道上玩耍,虽然空间不大,但他们依旧玩得很开心,笑声在车厢里回荡。江奔宇和秦嫣凤看着怀里孩子们开心笑的样子,心里也觉得很欣慰。

就这样,火车在铁轨上行驶了四十多个小时,穿越了大半个中国,终于在第三天中午,到达了成都火车站。当广播里传来“各位旅客请注意,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成都站已经到达,请各位旅客携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有序下车”的提示音时,江奔宇和秦嫣凤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抱着孩子,跟着人流慢慢下车。走出车厢,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和火车上的煤烟味、汗味截然不同。成都火车站比羊城火车站大得多,也热闹得多,站台上到处都是人,有接站的,有问路的,还有叫卖的小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秦嫣凤看着眼前熟悉的景象,眼睛里泛起了泪光,她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江奔宇紧紧握着她的手,轻声说道:“媳妇,我们到了。”秦嫣凤点了点头,转过头,看着江奔宇和两个孩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嗯,我们到了。”

一家人提着行李,朝着出站口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媚。虽然这绿皮火车的旅途漫长而辛苦,但它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把他们带到了目的地。而那些在火车上的经历,那些遇到的人,那些听到的故事,都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中。这趟1977年的绿皮火车之旅,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远行,更是一次心灵上的相聚,让一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