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们赶着马车继续往前走,李四笑着说:“陈哥,这赵校尉真是个好人,有他帮忙,咱们这次押镖可顺利多了。”陈远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云溪镇方向,心里想着:等把这批货安全送到,就能早点回家,跟柳如氏一起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尝尝她新做的菊花糕了。风里的寒意似乎淡了些,连马蹄声都变得轻快起来。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赶到了云溪镇。绸缎庄的老板早就等在门口,见他们平安到达,赶紧迎上来:“陈镖头,可把你们盼来了!这北方的路不好走,辛苦你们了。”陈远笑着说:“老板客气了,保护货物安全是我们的本分。您点点货,要是没问题,我们就把货卸下来。”老板让人打开箱子,仔细检查了每一匹绸缎,见布料完好无损,满意地点点头:“没问题,都是好料子!我已经让人备好了酒菜,你们先去客栈歇歇,明天再结镖银。”
陈远安排伙计们把货卸好,带着他们去了镇上的客栈。客栈老板听说他们是从南方来的镖局,热情地给他们安排了暖和的房间,还特意煮了一锅羊肉汤。大家围坐在桌边,喝着热汤,吃着饼子,聊着路上的经历。李四喝了口汤,满足地叹了口气:“还是陈哥有远见,这次押镖顺顺利利的,回去咱们也能给掌柜的交差了。”陈远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明天结了镖银,咱们在镇上逛逛,买点北方的特产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夜里,陈远躺在床上,想着柳如氏现在可能正在院子里打理菊花,或者在灯下做针线活。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这是上次在云溪镇买的,玉质温润,雕着一朵小小的菊花,打算回去送给柳如氏。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桌上,陈远想着,等这次回去,一定要跟柳如氏好好说说路上遇到赵校尉的事,让她也高兴高兴。
第二天一早,陈远去绸缎庄结了镖银,又在镇上买了些北方的干货和皮毛,打算带回去给柳如氏和镖局的伙计们。伙计们也各自买了些特产,有的买了北方的剪纸,有的买了手工做的木梳。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返程。陈远看着云溪镇的街道,心里想着:这次北方之行,不仅顺利完成了押镖任务,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真是不虚此行。
返程的路上,他们走得更轻松了。路过威远营的时候,陈远特意去拜访了赵校尉,两人喝了杯酒,聊了许久。赵校尉还送给陈远一把匕首,说这匕首锋利,押镖的时候能用来防身。陈远谢过赵校尉,带着匕首继续赶路。
走了几天后,终于看到了熟悉的镇子。远远地,陈远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镖局门口,正是柳如氏。他赶紧催马往前走,到了门口,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柳如氏身边:“我回来了。”柳如氏笑着迎上来,接过他的行囊,眼底满是欢喜:“回来就好,我已经让人备好了饭菜,快进去歇歇。”
陈远拉着柳如氏的手,把路上遇到赵校尉的事说了一遍,又拿出那块菊花玉佩递给她:“这是给你的,你看看喜欢不喜欢。”柳如氏接过玉佩,放在手里细细摩挲着,脸颊微红:“喜欢,真好看。”陈远看着她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有家,有牵挂的人,有真诚的朋友,这样的日子,就是他一直想要的安稳生活。
镖局的掌柜听说陈远顺利回来,也赶了过来,笑着说:“陈远,这次押镖辛苦你了!我已经让人把镖银准备好了,你拿去给伙计们分了。”陈远点点头,跟掌柜的汇报了这次押镖的情况。掌柜的听了,满意地说:“好,做得好!以后北方的镖,还是得你去,我放心。”
晚上,陈远和柳如氏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吃着柳如氏新做的菊花糕,聊着路上的经历。柳如氏听他说起赵校尉喜欢吃菊花糕,笑着说:“下次你再去北方,我多做几盒,你给赵校尉带去。人家帮了咱们,咱们得好好感谢人家。”陈远点点头,握住她的手:“好,都听你的。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说不定以后还能常去北方,跟赵校尉聚聚。”
月光洒在院子里,菊花的香气飘在空气中,两人靠在一起,聊着未来的日子,心里满是对生活的期待。陈远知道,只要他和柳如氏一起努力,只要身边有这些真诚的朋友和伙计,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像这满院的菊花一样,越来越红火,越来越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