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的不就是跟土地打交道,哪有那么多好条件?”
“但……”
苏航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心里的疑问问了出来。
“你拼了这么久,眼看就要成功了,就不等着最后的结果出来了?”
闻言叶柳娜微微一顿,摇头。
“不等了,也等不及了。”
她轻声说道。
“在我看来,现在的汉东3期已经足够出色,是我梦寐以求的品种,我想尽快看到它收成。”
“而且我一直就是研究豆子的,汉东秋豆我全程参与了研发,我的种植经验应该算是丰富的了。种植新大豆,咱们团队一定要有人跟过去的。张老师走不开,我去比你去有用,这点你得服气。”
服气,服气,苏航当然服气。
师姐钻研大豆十几年,在大豆领域的造诣甚至与老师旗鼓相当,有她坐镇所有人都放心。
当初周主任找人去试种新大豆,苏航很自觉地报了名。
他觉得老师和师姐肯定走不开,他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又有相关经验,他去最合适。
结果,报名被师姐挤掉了。
“也没什么可惜的。”
叶柳娜微微一笑。
“谁说4号就是完美的?强中自有强中手,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我相信在不久以后,我们还会拥有更多更好的品种,到时候估计你我都见怪不怪了。”
两天以后,一行车队辗转来到了高原上的十子沟村。
这里位于高原边缘的一处断谷上方,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交通十分不便。
听说农学院的人要过来种豆子,村民都觉得稀奇,纷纷过来围观。
“啥?来种豆子?咱这地方可咋种豆子?那豆子能长嘛?!”
“是啊,咱祖祖辈辈都是种小米和洋芋,好养活啊。豆子那么吃水,咱哪来那么多水?”
“吓,不懂了吧?人那是农场养出来的新豆子,说是不咋要水。”
“是不是拿什么……水盆里栽的啊?”
“不是不是,地里长的。”
“地里咋长?”
众说纷纭,但村里难得有点新鲜事,所以大家都出来看热闹。
这次出来依旧是打着农场的名头,技术指导叶柳娜,带队的负责人是齐格,还有几个农场的工作人员。
“就是这儿了。”
村长领着几人到了一处地坑院前。
“这是我们村王四叔的老宅子,他家前些年搬去镇上住了,这房子就一直空着。”
“房子是好房子,住起来冬暖夏凉,他们家还有几亩地,就在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会儿我带你们过去看看。”
齐格道了谢,好奇地在地坑院里转了一圈。
他住过窑洞,住过竹楼,像这种地坑院倒是头一回,还觉得挺新鲜。
叶柳娜没他那么多的闲心,放下行李就跟村长商量着去看地。
“地都给整备好了,听说你们要来搞研究。但不晓得你们要种啥,俺们都没敢动。”
说到这里,村长忍不住又小声问了句。
“是真要种豆子吗?”
叶柳娜笑了笑,没回答。
“你们都种什么?”
“黍子,谷子!”
村长想也不想地回答。
“青稞也种!咱这儿天气冷,你们也瞧见了到处都是沟沟坎坎的,去邻村都要绕老远的路,取水可太难了。”
“你们真要种豆子吗?”
村长又追问了一句。
“咱这儿可没听谁说要种豆子,不好活的呀。”
叶柳娜没说话,蹲下身开始查看地里的土质。
说实话这土可比荒漠农场的厚多了,土质细腻干燥。就是结构太过疏松,留不住营养,还容易淤水。
叶柳娜心中有数了。
从这一天开始,十子沟村东头的某块坡田上,有人种起了大豆。
一开始大家还都好奇地跑来看热闹,可看久了也没什么新鲜事,渐渐都失去了兴趣。
有人晚上回家偷偷跟婆娘嘀咕。
“不是说农学院的老师吗?这咋种田和咱也没啥差别,我看地浇得比咱们还不勤快哩!”
“吓,你懂啥。”
他婆娘翻了个身。
“人家那是高科技,高科技!指不定在田里浇了什么汤汤水水,过几天苗子就长起来了。”
结果过了好多天再去看,地里也还是光秃秃一片。
“吓,长不了啦。”
回家的路上,村民晒笑。
“这都啥节气了还没出苗,今年八成是要够呛,种地是门手艺,光念书肯定念不出庄稼。”
“是这个道理啊!之前他们说要种豆子我咋说来着?咱们这儿祖祖辈辈就没有种豆子的,老祖宗的规矩咋能破?人家都研究了几百年了。”
村里说什么的都有,但基本都是不看好村东头的实验田。
齐格有点着急。
他家是牧民出身,他对种田一窍不通,但这不妨碍他跟村人闲聊的时候听小话,大家都在说他们种豆子是在瞎胡闹。
齐格一开始还和人辩解两句,后来眼见着别家的地都窜了青苗,自己门前这块试验田还是没有动静,他就隐隐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农场的种子在荒漠里长,是不到了高原就水土不服了?
他憋了一肚子郁闷去问叶柳娜。
叶老师在调配生长液,闻言挑了挑眉。
“别急啊。”
她笑了笑。
“再等等,就算失败……那也得等两个月之后再下定论,现在不急。”
半个月后,农场传来豆种培育成功的消息。
齐格听完就上火了,嘴上起了好几个大泡,晚上回屋在床上翻来覆去烙大饼。
他不是不提农场高兴,而是他跟前这块试验田里,豆子们还是没有动静。
他甚至怀疑农场的田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属性,怎么能身处荒漠还长出土豆、玉米,偏偏换到外面的普通农田就不行了呢?
虽然他们地处高原,但高原好歹也是有植被的,至少比戈壁滩要适合耕种吧?!
不管农场培育出来的种子有多优秀,如果不能推广不还是白折腾?他们梦想可是让全华国贫瘠地都长出优秀的粮食!
哎,这可咋办。
要是让周队和小统他们知道了,怕是要大大失望了。
齐格正愁的睡不着,冷不防电话响了,摸出一看发现是叶柳娜打来的。
“喂叶老师?”
“来田里吧,豆苗长出来了。”
长出来了?!
齐格一个鲤鱼打挺从炕上跳下来,光着脚就往门外冲。
外面黑茫茫一片,他打开手电筒才勉强看清田头蹲着一个人,正是叶柳娜。
“叶老师?!”
叶柳娜点了点头,指着手边的一处田垄。
“看,长出来了。”
齐格蹲下身,举着手电筒仔细查看,果然发现地里长出了嫩嫩的小苗。
他长舒了一口气,控制着肌肉没让自己一屁股坐在田中,小声嘀咕道。
“总算是长了,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
齐格觉得3号种豆发了芽就算有了交代,可他没想到的是,从这一日开始,每天3号都给他带来惊喜。
接下来的一个月,实验田里的苗苗们就像被打了鸡血,见天的茁壮蹿高,很快便追上了村里其他田地的进度。
村民看着稀奇,有事没事就来实验田附近转悠,想搞清楚豆苗飞涨的秘密。
可他们什么都没找到。
事实上,实验组和他们种田的法子并无大差别,只是偶尔也会往地里撒一些水。他们打听了,叶老师说是肥料,促进什么菌生长的。
“什么菌能让苗子长那么快?”
村民媳妇怼了怼自家男人。
“你问明白没有啊?要是不贵咱们也弄点放进地里,我看他们那苗子都快长成了。”
“什么什么菌……”
她男人挠了挠脑袋。
“人家说了,只能在豆子上用。咱们家种的是谷子,不能随便放菌!”
“那不行咱们也种豆子呗?”
婆娘切了颗腌菜。
“我看他们那豆子虽然发的晚,但长得是真快,要是这个月能收成,比咱们种的谷子可早多了。”
“就是不知道能收多少,卖多少钱。不然一年要是能长两季,剩下的时间咱们还能种点别的,娃子念书还能更宽裕点。”
和她一个想法的,村里还有很多。
毕竟地里的营收就那么多,家里处处都要用钱,要是能多收点谁都愿意。
于是等着盼着,在众人掰着手指算日子的时间里,叶柳娜的实验田终于要收获了。
作者有话说:
小八:统统小心,她踢被子了!快点把存稿箱清空然后咱们跑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