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宗室在成长,乾隆给皇族带来的改变!(2 / 2)

福惠想起这老农刚才吃糕点的样子,就点了点头,而相信这老农应该是平时只能图个半饱,且为此附和:“也是,如果这都算贪图享乐,那天下就没有节俭的人了。”

“那分田的事,侬以为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弘昼继续问着这农夫。

这农夫回道:“好的很呢!就交的那点田税,跟租子完全没法比。”

“那会买通县衙里的人,不交税赋吗?”

弘昼问道。

这农夫讪笑:“这哪敢,我们种田的胆子都,不怕累,就怕做了亏心事,怕将来老父母认真查下来,夺了我们的田,那我们日子还过不过?”

“我们跟那些老爷相公不能比,他们被查出来,补足就行,不怕官差锁拿勒索。”

“可我们老百姓要是被查出来问题,就怕老父母把我们定为刁民,由着底下的人把我们吃个骨头都不剩。”

福惠听后有些匪夷所思地问道:“可他们你们很奸猾,会买通胥吏逃税的。”

“我的爷,的一个庄稼人,就是想奸猾,也得有奸猾的本钱啊!”

“县衙里的人,哪里是的能买通得了的?”

“的种个二三十亩田的收成,真要打点他们县衙的人,冒险做这种没命的事,给他们塞牙缝都不够。”

“所以,县衙里的差爷也知道我们没那么大的本钱,因而也不会跟我们勾结,只是在征收夏税秋粮的时候,下乡敲敲竹杠而已,碰上的心好的,最多就是请他们吃顿好饭就行了。”

“那些相公们是只知道自己怎么跟县衙里的人打交道,根本不知道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怎么跟县衙里的人打交道,就以为我们也跟他们一样坏,可我们哪里有坏的本钱呢。”

这农夫后,弘昼点了点头,让身边太监给这农夫赏了一块银子,且在这农夫谢恩后又问:

“你怎么就成了佃户的?”

“发大水,没了粮,一家人要吃饭,就借了钱,第二年还不上,只能拿田去还,不然就得拿人去还。”

“还了田,就只能佃租以前的田种了。”

这农夫回道。

“多少利?”

弘昼这时问道。

农夫回道:“看情况,有时候是九出十三归,有时候借一还二。”

福惠这里睁大了眼,非常惊诧道:“都很高啊,你们为什么不借惠民银庄的钱?”

“没听过什么惠民银庄啊!”

农夫回道。

弘昼这里点了点头,又问:“你觉得这分田对官府好不好,假如,侬是这里的父母官?”

“好的很呢!”

农夫毫不犹豫回道。

“我们这些庄稼户最怕官府派人下乡催征,所以只要有余粮,都会赶着自己去交了。”

“但大户是不怕的,也就能拖就拖,还号召乡民一起拖欠,很多时候还得老父母去求他们呢。”

“所以,真要的是老父母,那肯定想分田的,那样坐在不动,就能把税都收上来了。”

“只是差爷们会不高兴,因为这样就没多少下乡勒索的机会了。”

农夫接着又了一番自己的理由。

而弘昼听后,就让这农夫回去了,自己则感叹:“还是四哥的对,要深入调查才能行,而且,有的人糟的很,不代表某些决策就真的糟的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弘昼为此也这时看向福惠,笑问道:“八弟,你现在还觉得,那些士子陈述的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