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控制柜基本可以用,只需要增加几个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沈良解释道,“我已经画出了电路改造方案。”
会议开完,大家分头行动。
沈良负责技术指导和进度协调,几位师傅各司其职开始制作部件。
材料很快到位了。
看着堆满半个车间的铜板和钢管,沈良心中有些忐忑。
这些材料价值十几万元,如果改造失败,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制作工作从结晶器本体开始。
赵师傅的焊接技术确实精湛,每一道焊缝都平整如镜。沈良在旁边仔细检查,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
“赵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沈良由衷地夸赞。
“哪里哪里,都是几十年练出来的。”赵师傅嘴上谦虚,心里却很受用。
螺旋冷却管路的制作最为复杂。
钱师傅用弯管器一段一段地弯制,每个弯角的角度都要精确控制。稍有偏差,整条管路就无法贴合结晶器外壁。
“这个活儿真是细致啊。”钱师傅擦着汗水,“比做钟表还费神。”
沈良拿着卷尺反复测量,确保每一段管路的尺寸都符合设计要求。
第一周结束时,主要部件基本成型。
沈良开始组装测试。
结晶器安装到位,冷却管路连接完毕,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也调试好了。
“可以开始第一次试运行了。”沈良有些紧张。
理论设计是一回事,实际效果又是另一回事。虽然他对这套方案很有信心,但直到看见实际效果之前,心中总是忐忑不安。
孙师傅接通电源,检查各个控制回路。
“电路正常。”
赵师傅检查冷却水管路连接。
“管路密封良好,没有渗漏。”
钱师傅检查机械传动部分。
“传动机构运转平稳。”
所有准备工作就绪。
沈良深吸一口气,启动了改造后的连铸机。连铸机轰隆隆地启动了。
高温钢水从钢包缓缓流入中间包,再通过水口进入结晶器。沈良紧盯着温度显示仪表,心跳加速得厉害。
“水温正常,冷却水流速正常。”孙师傅汇报道。
第一批钢坯开始成型。从结晶器出来的钢坯表面光滑程度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但这还不够。
“温度传感器显示结晶器壁温度分布很均匀。”沈良盯着数据,暗自点头。
十分钟后,第一根钢坯完全成型。
赵师傅用锤子敲击钢坯表面,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听这声音,密度挺不错。”
钱师傅拿着卷尺测量钢坯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比原来精确多了。”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沈良让大家连续生产了两个小时,观察设备稳定性。改造后的连铸机运转平稳,没有出现振动或异响。
最关键的是钢坯质量。
“送化验室检测一下内部组织结构。”沈良吩咐道。
化验结果要等两天才能出来。这两天里,沈良几乎睡不着觉。如果内部晶粒组织没有改善,那他的改造就算失败了。
第三天一早,化验室主任老李拿着检测报告匆匆赶来。
“小沈,你这改造真是神了!”老李兴奋得脸都红了,“钢坯内部晶粒细化程度提高了30%,气孔和裂纹几乎看不到了。”
沈良接过报告,仔细查看数据。碳元素分布更加均匀,硫磷等杂质含量明显降低。
这意味着什么?钢材强度提升,韧性增加,可以满足更高级别的工程需求。
“这下厂里可要发财了。”赵师傅咧嘴笑道。
消息很快传到了厂长办公室。
刘厂长亲自来车间视察,看到改造后的连铸机正在平稳运行,脸上笑容满面。
“小沈,你这一手真是漂亮。”刘厂长拍拍沈良的肩膀,“省里的钢铁公司已经听说了我们的技术改造,想派人来学习。”
沈良心中一动。如果其他钢厂也采用这套技术,那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都会提升。
“厂长,我建议成立一个技术推广小组。”沈良提议道,“把这套改造方案标准化,方便其他工厂借鉴。”
“好想法!”刘厂长连连点头,“你就是这个小组的负责人。”
但沈良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的脑海里还有更多先进技术等待实现,每一项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支撑。
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引起更高层次的关注。
到时候,他这个“神童技术员”的身份可能就保不住了。
不过眼下,先把连铸技术推广出去再说。
沈良开始着手编写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准备迎接来自各地的学习团队。同时,他在心中盘算着下一个技术改造目标。
炼钢转炉的氧气喷吹系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如果能够精确控制氧气流量和喷吹角度,钢水脱碳效率可以提高20%以上。
还有轧钢机的辊型设计,采用变椭圆截面可以显着改善钢材表面质量。
一个个技术改造方案在沈良脑中成型,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付诸实施。
他要用这些超前的技术,一步步推动整个中国钢铁工业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