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很实用。
既降低了风险,又给了沈良证明自己的机会。
刘建国眼睛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小沈,你觉得只改造结晶器,能有多大的效果提升?”
沈良快速计算了一下:“单纯的结晶器改造,可以提升20%左右的效率,废品率能降到5%以下。虽然不如全套改造的效果,但投资回报率依然很可观。”
“那就这么定了。”刘建国一拍桌子,“结晶器改造方案先搞起来,15万元的投资我来想办法。”
王副主任有些担心:“厂长,这个决定是不是太匆忙了?”
“不匆忙。”刘建国摆摆手,“我们厂的连铸机确实该升级了,再不改造就要被淘汰了。与其等死,不如搏一把。”
他转向沈良:“小沈,这个项目就交给你负责了。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出详细的施工方案,两个月完成改造。”
沈良感到血液加速流动。
终于,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一个月后,整个钢铁厂都会知道什么叫做技术革命。沈良走出会议室,心情复杂得像打翻了调料盒。
兴奋、紧张、压力,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知道这一个月将决定自己在钢铁厂的未来。成功了,他就能一步步实现改造中国重工业的宏伟蓝图;失败了,等待他的可能就是被调到最边缘的岗位。
回到宿舍,沈良拿出纸笔,开始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结晶器改造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冷却系统设计、电控程序编写等多个专业领域。在1980年的技术条件下,很多现代化的解决方案都无法实现。
他必须想办法用现有的材料和工艺,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首先是材料问题。
现代连铸机的结晶器大多采用高导热铜合金,表面镀铬或涂覆特殊涂层。但在这个年代,厂里能提供的最好材料就是纯铜板。
沈良在纸上画着草图,脑海中回忆着后世的技术细节。
纯铜的导热性能虽然不如专用合金,但如果在结构设计上下功夫,同样能达到理想效果。关键是要优化冷却通道的布局,让热交换更加均匀。
其次是加工精度。
现在厂里的机床精度有限,无法加工出后世那种复杂的内部结构。沈良需要简化设计,用更巧妙的方法实现同样的功能。
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与其制作复杂的内部冷却通道,不如在结晶器外壁设计螺旋形的冷却管路。这样既便于加工,又能保证冷却效果。
第三天,沈良开始到车间实地测量现有设备的尺寸参数。
老师傅们都很好奇,这个年轻人拿着卷尺和本子在连铸机上上下下,测量每一个细节。
“小沈,你这是要干啥?”炉长王大海问道。
“准备改造结晶器。”沈良头也不抬地记录数据。
王大海撇撇嘴:“改造?咱们这台设备已经用了十几年,改来改去还不是那个样子。”
“你等着瞧吧。”沈良笑了笑,“一个月后保准让你大开眼界。”
测量工作比想象中复杂。
现有的连铸机是仿制苏联产品,设计理念已经落后。很多部件的连接方式都不标准,给改造工作增加了难度。
沈良不得不重新设计连接接口,确保新的结晶器能够完美适配现有设备。
一个星期后,沈良完成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他把图纸拿给张明华审查。
“这个冷却系统的设计很巧妙。”张明华仔细研究着图纸,“不过这个螺旋管路的加工难度不小。”
“我已经和车间的师傅们商量过了,用弯管器分段制作,再焊接成型。”沈良解释道,“虽然工艺复杂一些,但完全可以实现。”
张明华点点头:“材料清单呢?”
沈良递过另一张纸:“主要是铜板、无缝钢管、保温材料。都是厂里现有的库存,成本控制得很严格。”
看到材料费用只有12万元,张明华暗暗佩服。
这小子不仅技术过硬,成本控制能力也很强。15万的预算留出3万做机动费用,安排得很合理。
“设计没问题,可以开始施工准备了。”张明华在方案上签字批准。
沈良松了一口气。
第一关算是过了。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考验了。
沈良找到车间主任李建军,申请抽调几名技术骨干组成改造小组。
“你要哪几个人?”李建军问道。
“焊工我要赵师傅,钳工要钱师傅,电工要孙师傅。”沈良早就打好了算盘,“另外还需要两个年轻的辅助工人。”
李建军皱了皱眉:“你要的这几个可都是车间的宝贝,平时都有自己的任务。”
“主任,这是厂长亲自批准的项目。”沈良拿出刘建国签字的文件,“而且改造成功后,对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都有好处。”
看到厂长的签字,李建军不好再推辞:“行,人我给你调,但是一个月后必须还给我。”
“没问题。”
第二天,改造小组正式成立。
沈良召集五名工人开了第一次会议。
“兄弟们,这次改造任务很重要,也很有挑战性。”沈良指着展开的图纸说道,“成功了,大家都有奖金;失败了,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赵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焊工,技术精湛但脾气倔强:“小沈,不是我说你,这个设计看着挺复杂的,真能行吗?”
“赵师傅,您的焊接技术是车间最好的。”沈良诚恳地说道,“这套设备能不能成功,关键就看焊缝质量。”
被这么一捧,赵师傅脸上有些发红:“行,既然你这么信任我,我就拼了这把老骨头。”
钱师傅是钳工,负责精密加工:“小沈,这个螺旋管路的精度要求很高,我们现有的设备能达到吗?”
“我已经想好办法了。”沈良拿出一张辅助工装的设计图,“用这个专用夹具,可以保证加工精度。”
看到连工装设计都考虑得如此周密,几位师傅对沈良的专业能力彻底服气了。
电工孙师傅最关心控制系统:“电控部分要重新编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