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先投资最关键的结晶器改造(2 / 2)

刘建国想了想,点头同意:“这个建议不错。小沈,你觉得怎么样?”

沈良深深吸了一口气。

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就没有退路了。

“没问题。”他的声音很平静,“模型就在我的宿舍里,现在就可以搬过来演示。”沈良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会议室。

刚一出门,他就感受到了身后传来的窃窃私语声。有人在议论,有人在质疑,还有人在等着看好戏。

“这小子胆子够大的,敢在这么多领导面前吹牛。”

“模型能工作是一回事,实际应用又是另一回事。”

沈良充耳不闻,快步走向宿舍楼。

十五分钟后,他推着一辆平板车回来了。车上放着一个用帆布盖着的物体,看起来有一米多长,半米多宽。

会议室的人都好奇地看着他。

沈良把平板车推到会议室中央,掀开帆布。

一台精密的金属装置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就是他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制作的连铸机模型。虽然体积不大,但每一个细节都按照实际设备的比例缩小制作。

结晶器、拉坯机、冷却系统、电控装置,一应俱全。

张明华走近仔细观察。

模型的做工让他吃了一惊。

焊缝平整,接口严密,各个部件的配合非常精确。这绝不是随便敲敲打打就能做出来的东西。

“这个模型是你自己做的?”王副主任问道。

“是的。”沈良开始连接电源线,“材料都是从废料堆里捡的,加工是在车间夜班的时候偷偷做的。”

林雪梅眼中闪过一丝佩服。

能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制作出如此精密的模型,说明这个人确实有真本事。

“那就开始吧。”刘建国说道。

沈良接通电源,调试各个系统。

模型开始运转。

电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结晶器开始缓慢摆动。沈良从一旁的保温瓶里倒出一些熔化的石蜡,模拟钢水。

石蜡液体顺着浇注口流入结晶器。

在结晶器的作用下,外层迅速凝固,形成坯壳。随着拉坯机的牵引,一根完整的石蜡坯料慢慢从结晶器底部拉出。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任何卡顿。

会议室里静得只能听到模型运转的声音。

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着这个小小的装置。

石蜡坯料越拉越长,表面光滑平整,没有裂纹和气泡。当沈良切断电源时,已经拉出了将近两米长的坯料。

“这...”张明华拿起一段石蜡坯料仔细查看。

横截面规整,内部组织均匀,几乎看不到任何缺陷。

如果这是真正的钢坯,质量绝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王副主任也拿起一段查看,脸上的表情从怀疑变成了震惊。

“小沈,你这个模型的冷却系统是怎么设计的?”一个技术科的工程师问道。

沈良指着结晶器侧面的几排小孔:“这是强制冷却通道,用水泵循环冷却水,确保石蜡能够快速凝固。实际应用中,这里应该是高压水喷淋系统。”

“拉坯速度怎么控制?”

“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可以根据不同钢种调整最合适的拉坯速度。”沈良答道,“模型上这个小小的变频器是我自己组装的,虽然功能简单,但原理是一样的。”

众人围着模型议论纷纷。

从技术角度看,这套设计确实很先进。不仅考虑了工艺流程,还兼顾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便利性。

最关键的是,模型运行稳定,证明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刘建国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28万元的投资确实不小,但如果真能创造260万元的年收益,这笔账太好算了。

“小沈,你有把握把这个模型放大到实际设备吗?”他问道。

“当然有把握。”沈良的回答斩钉截铁,“实际上,放大后的设备会比模型更稳定。因为大设备的热容量大,温度波动小,控制起来反而更容易。”

张明华还是有些不放心:“你之前有没有类似的设计经验?”

这个问题有点尖锐。

沈良当然有经验,但不是在这个时代,而是在几十年后的未来。他参与过无数次连铸机的设计和改造,对这套工艺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但这些他没法说出口。

“我研究了大量国外的技术资料。”沈良选择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答案,“虽然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但理论基础很扎实。而且这套方案我已经反复验证过,不会有问题。”

林雪梅忽然开口:“厂长,我有个建议。”

所有人都看向她。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有潜力,不如分步实施。”她思路清晰地说道,“先投资最关键的结晶器改造,花费15万元。如果效果好,再进行后续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