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生产的电子表,成本不到一美元,到了内地,价格是六十元,还不带还价的。
当然,李家是不做走私生意的,这些商品,都是神通广大之人通过其他渠道带着这些走私商品进入内地的。
“领导们,发展集体农庄经济,并不是单纯的发展农业,昌平区不少集体企业都在蓬勃发展,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关于原材料的问题。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在于我有货物,我想卖给谁,我就卖给谁。供销社和采购站不再是唯一能够收购原材料的单位了,影响的就会是国有企业。”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一些领导开始担忧国有企业的发展,毕竟国有企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而李旭东继续说道:“其实这也并非全然是坏事。市场经济的引入会带来竞争,国有企业在竞争压力下,也能倒逼自身改革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就像农业引入科技实现集约化生产一样,国有企业也可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至于原材料收购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让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公平竞争。同时,我们可以鼓励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又能促进集体企业的壮大,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
计划经济时代,什么都是国家的,现在开放了部分市场经济,那就意味着引入了竞争机制。有了竞争,采购站就不再一家独大,农民同志的利益就能高上一些。
领导们听后,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权衡着这其中的利弊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各位领导,好的一面说完了,户户分配到的土地就这么多,那些富余的劳力做什么?是进城务工,还是在乡下偷鸡摸狗?总得有个出处不是。现在城里的劳动力还没法得到安排,再来一批生力军,城市怎么办?”
李旭东没等各位领导做出反应,便接着说道:“市场经济同样有弊端。国有企业收不到之前那么多物资,就意味着将要增加生产成本,成本失控,对生产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国企内部管理缺陷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那些老旧产品势必会无人问津,一些企业很可能因此而破产,最后损失的还是国家资产。如何两害相权,就得请各位领导仔细斟酌了。”
想要农无税,或者想要给农民发工资,那是太过遥远的事情,在工业生产还没达到一个高度之前,说这些根本就没有半点意义。
集体企业本身的缺陷很大,乡镇、集体企业依赖的是低成本生产模式,一旦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飙升,或者是政府紧急收紧银根,这样的企业因为没有国家背景,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背书,将会成为银行抽贷的首选对象。
还有一点,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转型必然会让绝大多数企业兴盛一阵,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没有具体的科技支撑,这些企业毫无疑问同样会走向没落。
等到买方市场形成,国家会不会批准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市场呢?外资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私企暂且不说,集体企业的利润大多被用于社区福利而非再生产,导致资本积累不足,无法对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也是非常大的弊病。
唉,老模式眼看着是条死胡同,没有成熟的模式给大家做榜样,结果往往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缝合怪不是那么好当的噢。
“小李是经济专家,他开出来的药方肯定是有用的,这点毋庸置疑。只是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大家再想想吧。过一阵,我们再集体讨论讨论,争取拿出个方案出来。”
老领导拍了个巴掌,都是为了华夏的未来,对与错并不重要,只要是朝着目标前进,无非是多走一段弯路而已。
听到这句话,李旭东就知道自己的主张被否了。他很不愿意参加这样的讨论,谁也说不服谁,谁都觉得自己坚持的才是真理,只谈美好前景,却不考虑后续该怎么办。
“说说吧,今后是到中央来,还是继续在地方上任职?”老领导挑了挑眉毛,他是真心看好这个不错的“小子”。
“我还是想去学校当个老师,或许会带几个徒弟吧。”倒不是心灰意冷,而是曲高和寡,知音太少。
“谁要是当你的弟子,他家祖坟一定冒青烟了。”老领导理解李旭东的心境,壮志未酬身先败,体面的退场也无可厚非。
“那是,我的弟子一个个都该有世界大帝,呃,首富之资,要是外国的弟子,我调教调教,让他当个总统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李旭东很释然,这个世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虽然自己身处的不是平行世界,但自己也改变了这个世界不少。
“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失败么?”老领导没让李旭东骄傲多久,突兀的问道。
“知道,我输给的对手是这个时代,而不是个人,我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老领导,过几年,我打算修道,然后云游四海,不对,应该叫云游全球。等我家探索火星的飞船回来,或许我会成为第一个踏足火星的地球人吧。”
动乱的十年积蓄了人们太多的不满,在不少人看来,李旭东的那套换汤不换药,所以情绪需要发泄,而且包产到户更容易解决政治上的实际问题。
“嗬,你这志向可够远大的。只是小李啊,政治就是不断协商和妥协的过程,这个过程难免会有牺牲。”老领导斟字酌句的说道。
“嘿嘿,我懂,个人力量不足嘛,我太懂了,牺牲了我的思想,换来团体的团结,没有人能比我更懂这个事情了。”
牺牲,他么的牺牲,没有足够的实力,牺牲的可不就是自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