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高治的想法很简单。
首先,就是风险对比。
江陵府那边,陈明远既然敢主动伸出橄榄枝,甚至编造出文坛盛事这样的理由,来吸引他们过去,至少说明在明面上,江陵府是相对安全的。
或者说,对方有信心在江陵府的地界上掌控局面,不至于立刻暴露致命的把柄。
那里或许有猫腻,但大概率不是马上就要爆炸的火药桶。
反观庐江府,情况则截然不同。
望月山上肯定藏着大猫腻,而且是天大的猫腻。
不然柳文渊不至于这样手足无措。
而且更重要的是,柳文渊显然已经被他们之前的敲打,逼到了悬崖边上。
而一个被逼到绝境的官员,会做出什么狗急跳墙的事情来,谁也说不准。
此时此刻,庐江才是真正风暴眼,是刀尖上跳舞的地方。
而赢高治本人,则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醒的认知。
或许前两年,赢高治还想秀一把操作。
但后院三国杀已经彻底磨灭了他的那股心劲儿。
赢高治现在只想打辅助,根本不想主攻。
而且再加上,论身份尊贵,震慑场面这种事上,他这位亲王,自然当仁不让。
但论及与柳文渊这种老油条周旋,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破绽,应对各种突发阴招……
他有绝对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完全不像李北玄那样心思缜密,反应迅捷。
两相比较下来,让李北玄留在庐江坐镇,显然是个更好一点的选择,比他自己硬着头皮上,要稳妥得多。
而去江陵府,表面上是游学,实则暗中调查,这个任务则相对而言更单纯一些。
毕竟他赢高治带着亲王仪仗和大队人马过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
足以让陈明远不敢轻举妄动,方便他明察暗访。
就算他一时查不到核心线索,只要能稳住江陵那边,不给柳文渊寻求外援或转移视线的机会,就是对庐江主战场最大的支持。
想到这里,赢高治转过身,将自己的考量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而李北玄听完,一时间竟有些愣住了。
不是。
赢高治学科学把脑子学出来了?
刚刚那番分析,居然比他原先的设想更为周全合理。
不光考虑到了两地风险,还把个人能力优劣都考虑了进去,可以说是算无遗策。
“殿下,你这……”
李北玄狐疑的看着赢高治。
而赢高治则苦笑一声,叹道:“不过是本王有自知之明而已。”
听到这话,李北玄默然。
不知不觉便想到了几年前的赢高治。
曾几何时,这位晋王殿下也是意气风发,初出茅庐时,还带着厚积薄发的锋芒和野心。
可如今,剖析自身不足时是那般坦然,言语神态间,竟真的一点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心气儿都寻不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还是后院三国杀的功劳?
想到这里,李北玄心下不由泛起一丝复杂的感慨,隐约还有几分难以言说的惋惜。
毕竟,他是曾亲眼见过赢高治更具锋芒的模样的。
但很快,这缕惋惜便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