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袁曹
熹平四年,随著皇帝没有丝毫体面的,对著寒门进行提拔和偏袒,世家的反扑也随之到来。
不过,他们终究比年轻的皇帝,拥有更多的耐心,不会因此而丢失从小学习的高雅仪态。
毕竟,对比起少年时在河间生活,还要为了钱财发愁的皇帝,他们可是实打实含著金汤匙出生的。
那些从前朝传承至今的,更是如此。
是故,世家不仅没有像皇帝想像中的那样,对寒门进行激烈的排斥,反而还对其中的佼佼者,伸出了友谊之手。
出身汝南袁氏,如今当上了大汉司徒的袁隗在家中酒会时,抚摸著胡须,对家中那些,因其亲近起寒门,故而颇为疑惑不满的子侄说道:「皇帝没有和顺那样的耐心,因此提拔不出,像张衡那样忠心为国的人才。」
在和帝与邓太后那长达十几年的配合之下,当时的太学,的确培养出了一些既有品行,又有才能,还忠爱大汉的人才。
只是,安帝掌权的那几年,为了扶持迅速阎氏,帮助其光耀门楣,根深蒂固的世家一时难以令其从位置上挪开,便选择了那些家伙下手。
反正他毫不感念和帝夫妻对自己的抚养,只怨恨他们不早早的将权力交给自己,对于糟蹋对方心血这件事,他做起来一点也没有犹豫。
而世家在此过程中,也只是推波助澜一点点,使得顺帝继位后,想要将那些人找回来辅佐自己,已然错过了机会,只能重新培养。
也许是考虑到这一点,皇帝才会天真的认为:
提拔起来的寒门,一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他打击世家豪强的工具吧!
「到底是年轻人。」
哪怕在河间乡下的时候,跟一些底层人往来过,可受到「大汉皇亲」这块招牌的庇佑,也没有谁真的敢对他显露出内心的真实喜恶。
对人心没有细致的揣摩,对人逐利的本性,没有认真的研究,又怎么会真的成为「售卖国家,所得无数」的大商人呢。
「他那样急切的笼络寒门,却不知道因利而合的人,也会因利而去。」
道德之所以受到无数贤人的推崇,便是因为其在拒绝利益诱惑方面,有著著实的功效,能够兜底人性,减少破坏。
不然的话,原本还要对受选者进行考核的察举制发展到如今,也不会一味的强调察孝举廉了。
「显而易见,在给予那些人更加长久、更加稳定的利益方面,我们能给出比起皇帝,更加优渥的筹码。」
世家不需要那些人对自己全然的信奉追随,他们只要那些人不跟著皇帝搞事情,成为世家布置在地方上的一枚能用的棋子就好。
至于真正的心腹位置,那肯定要留给自家的亲戚。
「可董卓不过凉州一匹夫,凭什么担任并州刺史呢?」
年轻的袁绍知晓其中缘故后,心里的不满还是未曾消退。
即便董卓身负军功,为大汉饱受羌人侵犯的边疆,带来了一定的安稳。
但他低微的出身,仍不足让年轻气盛的世家子给予重视。
袁隗只是笑著对他说道:「这是你以后要自己学习的事。」
这种人情世故的道理,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很难明了其中真意的。
「你虽然少年时,便出任了随侍陛下的郎官,可终究没有见过太多人物。」
洛阳纵然占地广阔,是今汉经营了百年的坚城雄邑,可比起这万里江山,又何其渺小。
而皇帝这样的身份,连自由的行走在洛阳城中,都很难做到。
更不用说亲眼去见天下人的生活,去听过天下人的声音了。
袁绍随侍其左右,也免不了受到这样的局限。
「过了年,你就要去濮阳为令。」
「要趁著这个机会,多多开阔眼界。」
「不要总跟阉宦子孙亲近!」
袁绍与曹操,是少年好友。
两人仗著身份和年纪,时常做出些混帐事。
虽然没有违背过法律,甚至所行之事中,还多有任侠行义之举,能够引来百姓的称赞。
可这对四世三公的袁氏来说,没有一点荣耀,只有全然的屈辱。
袁氏的声名,哪里需要一群平头百姓来增光添彩!
袁绍这样的出身,却与祖父是阉人的曹操友好,跑到民间各种活跃,真是败坏家风!
面对长辈的指责,袁绍喏喏应下。
旁边他那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见到袁绍被教训的样子,只露出得意的笑容,还举起酒杯,以「祝福兄长就任濮阳」为由,对之发出冷嘲热讽。
袁绍心里恨恨,面上却不敢占据分毫。
等到酒会完毕,袁绍又找到好友曹操小聚。
他才吃了几口菜,便对著人感慨起来:「也就跟你相处,能够轻松自在一会了!」
袁绍,是其父袁逢的庶子,生母是一名低贱的婢女,并且没有存在过袁绍的记忆中。
想来是袁逢提上裤子后,聪明的大脑重新运作起来,对自己竟让一名婢女玷污了尊贵躯体这件事,感到十分后悔。
等袁绍一出生,便清除了这个污点。
其后,因袁绍的大伯袁成早逝无子,为了延续他的香火,便被一直看其不顺眼的生父做主,过继到了袁成名下,从庶子成为了名义上袁氏的大宗嫡子。
看起来身份高贵了许多。
只是,早早死去的袁成,怎么比得上相继担任三公高位的两个弟弟呢?
他的祖父都在去世之前,指著袁逢、袁隗明说,「以后支撑袁氏门庭的,一定是你们。」
连袁成留下来的妻妾,袁绍名义上的母亲,实际上的抚养者们,都要仰仗这两位叔叔的鼻息。
就像前汉之时,王莽的母亲渠氏一样。
而作为儿子,却又不是儿子的袁绍,在生父的威严笼罩,还有作为嫡子的兄弟袁术时不时的挑衅之下,心里自然愈发憋闷。
而在这一方面,被人讥讽为阉宦之后的曹操,受到清流排斥的曹操,也有著充足的经验。
二人因此亲近起来。
「一想到我过不了多久,就要外任濮阳————今天这菜肴即便再美味,嘴里也是品尝不到它的滋味了。」
曹操听到袁绍这样说,也跟著哀叹起来,「别说你要离开洛阳,我过一阵子,也要离开洛阳了」
袁绍便疑惑起来,「你不是才被陛下,安排去负责鸿都门学的事情吗?」
曹操依托父祖的庇佑,在熹平三年,便担任了熹平北部尉,管理洛阳北部的治安。
而年轻的曹操初一到任,便因看不惯洛阳之中,那遍地达官显贵的违法乱纪行为,用自己制造的五色大棒,处死了违背宵禁之令的宦官蹇硕的叔父。
这样的杀鸡做猴,让他辖区的治安,顿时为之一新。
也使得皇帝听说了这位少年的名头一对于曹操之父曹嵩,皇帝是很有印象的。
毕竟这名宦官之子没什么才能,手头却是有钱的厉害。
当年对著太学发善心,掏出来了一笔巨款,这些年为了升官,还按照皇帝的规矩屡屡撒钱,成功爬到了大鸿胪这九卿之一的位置上。
没想到他的儿子也这样趁自己的口味。
想到宦官与清流那从和帝时兴起,桓帝时剧烈起来,至今未能停止的斗争,皇帝于是在建立鸿都门学后,下令让曹操管理起了这方面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