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瀚城之春》(2 / 2)

因此,在拿到这块新地皮的第一时间,施工队就立刻进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施工。

只要白天气温尚未低到土地上冻,工程就一刻不停。

即使后期天气更冷,地面冻结,也依然有很多室内工程和准备工作可以持续推进。

2004年这个冬天,正好是连续第四个“暖冬”年份。

除了清晨和夜晚气温较低外,白天的气温并非难以忍受,真正土地会上冻的严寒天数,其实并不多,这为冬季施工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

就在李琦专注于推动国内动漫项目发展的同时。

我们的近邻棒子,其影视产业也正搞得风生水起,热度不减。一部名为《瀚城之春》的电影在各大影院上映,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部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当年以“全小将”为首的新军部势力夺取政权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李琦在《南山的步障们》和《瀚城之春》之间,最终选择了优先推动《瀚城之春》。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认为这部影片的戏剧张力更强,叙事节奏更为紧凑刺激。

影片聚焦于全小将等人必须在短短9个小时内争分夺秒地攻入瀚城的惊险过程,情节环环相扣,充满紧迫感。

影片中各种当时先进的枪炮装备都被真实还原,营造出的场面规模也更为宏大壮观。

在人物塑造层面,影片的创作核心明确聚焦于张泰完与全小将之间那场决定命运走向、充满紧张对峙意味的双雄博弈。

编导团队有意将叙事重心高度集中于此,对于其他参与此历史事件的配角戏份,则进行了策略性的精简与淡化处理。

这种手法旨在倾注更多笔墨,深度刻画并强化两位核心主角之间的戏剧张力与意志较量,从而使得整个故事的主线脉络更为清晰、凝练,情节推进也更加紧凑有力。

影片甫一登陆院线,便展现出惊人的市场号召力。上映首周,其观影人次便势如破竹地突破了400万大关。这一成绩,甚至直接超越了此前由现象级电影《汉江怪物》所创下、尚属新鲜的票房纪录,引发了业界内外的一片惊呼。许多观众在观影后难掩激动之情,纷纷为之拍手称快。

此举自然也吸引了大量媒体记者与专业电影人的目光,他们涌入影院观摩后,从专业角度发表了诸多评价:

“这部影片带来的视听冲击力与历史厚重感,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真是意想不到,当年那段波澜诡谲的历史真相,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惊心动魄的方式呈现的?”

“影片在历史细节的还原度上做到了极致,无论是宏观的场景搭建,还是微观的道具陈设、人物服装,甚至包括影片整体色调的饱和度把控,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极具年代质感。”

“不得不提的是片中的配乐与摄影,二者配合得天衣无缝,极佳地烘托了剧情发展所需的紧张、悲壮或悬疑的氛围。”

“导演的镜头语言运用得尤为出色,许多场面的调度和剪辑,让我在观影时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和时代压抑感。”

“演员的表演亦是可圈可点,尤其是黄正民与郑宇胜两位主演,将角色的复杂内心与对立关系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然,任何涉及历史题材与政治隐喻的作品都难免引发争议,这部片子也不例外。

也出现了不少批评的声音:

“这拍的是什么?分明是在故意扭曲和丑化我们的历史人物的形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过度改编!”

“影片完全背离了纪实的创作原则,本质上就是一部披着历史外衣、追求感官刺激的个人英雄主义爆米花电影,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随着影片的热映,其引发的话题与讨论并没有止步在娱乐层面,其影响力如同水里的涟漪般一样不断扩散。

很快辐射到了棒子社会的政治、媒体、社会、历史认知以及影视产业等多个关键领域。

一个尤为明显的现象是,影片内容直接触发了政治层面的舆论对抗。

一位名叫张清来的国会议员,率先借助媒体平台公开发声,他站在镜头前,言辞激烈地指责当下的某些政治势力,“你们不过是“戴着合法性的虚伪面具,却在背地里干着‘叛乱’肮脏勾当的土匪…”

他甚至还援引了电影里面的台词,抨击政敌。

无独有偶,京畿道的一个执事也借着这部片子在媒体上打大肆宣扬:我

“我们帮着当下混乱,希望有更多的勇者站出来推动社会前进…”

其中有一个人,同样发文力挺,“希望大家对片中不义势力和不公的历史愤怒转化为改变现实不公的力量。”

李琦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话,肯定会感慨,因为这个人叫稳再演。

“…”

谁能想到一部片子竟然成为棒子政界博弈的舆论工具。

这还没有结束。

这部影片的影响力还蔓延到了教育界。

瀚城一所小学原本是计划组织学生去看这部片子,作为历史课学习,结果被许多家长举报。

学校方面刚取消观影计划,又有另外一帮人举着牌匾要求学校组织去看。

教育局的原本要求去看,可很快又发文,让他们别去了。

校长脸都绿了。

我他妈到底该听谁的呀?!

《瀚城之春》的热议,反而引起了观影狂潮。

让原本有些颓势的年底电影市场迎来火爆。

而影响最大的则是电影的导演奉俊昊,他的名声一下子,一下子被人太抬高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有人将他称为“殿堂级”电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