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之春》的爆火,不仅真正让奉俊昊跻身棒子电影的顶级导演行列。
更是打破了棒子国的多项记录。
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影片唤醒了他们过往的记忆,而对于年轻的一代影片则以戏剧化的形式让他们了解了那段被掩盖的黑暗历史。
这些促使了整个棒子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审视。
影片之中还展现了权力对人性的诱惑。
而这部片子的爆火也棒子电影行业注入了新活力让行业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题材,竟然能具备如此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它让行业内的制片方、投资者和创作者直观的意识到,原来这种历史反思、政治惊悚与商业类型元素深度融合的全新题材方向,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与文化影响力。
这…极大地拓宽了棒子电影创作的题材边界。
于是,影视行业也跟进来,打死吹捧。
将奉俊昊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棒子国内诸多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和主流媒体机构纷纷向奉俊昊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出席访谈节目或接受深度专访。
面对雪片般飞来的邀约,有些活动奉俊昊可以以日程等其他理由婉言推脱,但有些极具分量的平台邀约,他却无法拒绝。
比如,来自棒子广播公司(KBS)电视台。
一档高端对话节目的邀请,便是其中之一。
录制现场,灯光聚焦,摄像机镜头对准了坐在演播室沙发上的奉俊昊。
经验丰富的主持人面带职业性的微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奉俊昊导演,首先衷心祝贺影片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请问,在影片制作和上映之前,您是否已经预见到《汉城之春》能够引发如此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反响和讨论呢?”
奉俊昊面对镜头,习惯性地扶了扶眼镜,神情坦诚而略带谦逊,他直接摇了摇头,回答道:
“老实说,在这部影片拍摄乃至后期制作完成之初,我个人也完全没有预料到,它最终能够引起如此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层面讨论,更不敢想象票房成绩能够达到今天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高度。”
“不瞒您说,由于题材的严肃性和当时市场对这类影片接受度的不确定性,在项目立项和拍摄过程中,我一度甚至做好了可能面临亏损的心理准备。毕竟,探索性的创作总是伴随着风险。”
当主持人顺势追问,试图揭开影片成功背后另一位功臣的面纱时:
“我们注意到影片的剧本书名,今天主创人员全部来了,唯独不见边间,请问这位使用了‘花下人’这个颇具诗意又带点神秘色彩的编剧,究竟是谁呢?导演您能否在此向我们透露一下他的真实身份?”
听到这个问题,奉俊昊明显停顿了一下,张了张嘴,话都都喉咙眼了,但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这个嘛……”他摸了摸自己的嘴角。
毕竟,那位神秘的编剧朋友在此之前曾特意叮嘱过他:“关于我的真实身份,现阶段暂时不必对外公开,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我认为有必要的时候,自然会由我亲自来向大家说明。”
面对镜头和主持人的追问,奉俊昊并没有将影片成功的功劳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反而非常诚恳地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幕后功臣的敬意与感谢,他郑重地说道:
“对不起,关于编剧‘花下人’的具体信息,我目前确实不便透露,这一点还请大家谅解。但借此机会,我确实想再次表达我由衷的谢意。他提供的剧本基础非常扎实,故事本身极具力量,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冲击力,在初次阅读时就令我感到无比震撼。
可以说,没有这个优秀的剧本,就没有《汉城之春》的今天。非常感谢他!”
奉俊昊在此事上表现出的诚信与不居功的态度,反映出他为人处世的品格。
事实上,李琦之所以在众多棒子导演中选择与奉俊昊进行合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正是基于此。
欣赏他的人格与专业态度。
奉俊昊曾多次在一些国际电影节或公开学术研讨场合,明确表达过他对华夏华夏电影艺术的欣赏与尊重。
在谈及欣赏的演员和导演时,他曾公开表示对华夏演员葛犹的表演艺术很有好感,并直言期待未来能有合适的契机与葛犹先生合作。
在前世全球口罩期间,刚刚凭借《寄生虫》斩获奥斯卡小金人、正处于职业生涯巅峰的奉俊昊,面对全球媒体的聚光灯,曾公开高声喊出:“金陵加油!华夏加油!”
单单是这一点所展现出的格局与情谊,对于李琦来说,就已经是弥足珍贵、值得信赖的基础了。
…
时间在忙碌与平静中悄然流逝,期间并无特别重大的事件发生。
日子过得飞快,仿佛一晃眼的功夫,日历就翻到了12月26日这一天。
一场巨大的自然灾难终究还是未能避免地发生了。
印度洋海啸爆发了。
灾难的源头是印泥答腊岛西北海域海底发生的强烈地震,震级最终被测定为里氏9.3级,这是人类有仪器记录以来历史上第三强烈的地震,震源深度极浅,仅约10公里。
这次地震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相当于超过两万颗二战时投下的原子弹同时爆炸所释放能量的总和。
地震引发了浪高超过30多高的巨型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周边海岸线。
这场浩劫波及了印度洋沿岸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滔
天巨浪如同狂暴的巨兽,瞬间吞噬了无数沿海的城镇、村庄。
建筑物成片坍塌,桥梁、道路、港口等关键基础设施被彻底摧毁。
当时正在海边度假的无数国际游客以及世代居住于此的当地居民,来不及反应便被卷入冰冷的海水之中,失踪人数巨大,景象惨不忍睹。
灾难发生的当天,全球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在以最大篇幅、最沉重的笔调报道这一震惊世界的悲剧性事件。
“哎~~”李琦坐在办公桌前,放下手中满是灾情报道的报纸,忍不住深深地叹了口气,抬手用力地挠了挠头发,脸上写满了复杂难言的情绪。
其实,在李琦的内心深处,他一直在极度纠结是否应该尝试以某种方式提前预警这场灾难,但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他最终还是强行忍住了这个冲动。
因为这样的行为实在太过惊世骇俗。
完全超出了常理可以解释的范围。
全世界最顶尖的地震监测机构都未能做出准确预报,你一个从事电影行业的编剧,怎么可能“预知”这场灾难的?
这根本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反而可能引火烧身…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权衡再三,他只能采取一种相对隐晦且力所能及的方式:提醒身边一些原本计划在此期间前往东南亚沿海地区度假的朋友或合作伙伴,建议他们改变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