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石窑旧村(2 / 2)

小县法医 红眸 2757 字 24天前

老陈直言不讳地说道:“太行山上有野猪、有野狼,甚至前一段时间有人在太行山另一边拍摄到了野生的华北豹。但是,这地方压根不可能有狗熊那么大的野生动物。”

老板听完后马上带着我们去了张顺娃家里。推开了客厅大门张顺娃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见我们进来这么多人赶忙挣扎着起身。他身上只穿着大裤衩和背心,所以身上的伤我看得一清二楚。腿上、胳膊上以及背部确实有大片的擦挫伤。

老板赶忙给他介绍:“这是我那个当所长的亲戚。刚才聊天的时候说起了你看到狗熊。他过来问问你。”

老陈赶忙扶着他坐下,然后说道:“你不用紧张,你一五一十说就行。如果真的是狗熊我们得通知相关部门。万一真伤了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张顺娃听完这才定了定神,然后招呼他老婆子给我们倒水。这才跟我们说起来昨天的情况。

我在一旁听完得到了两条重要线索。第一是他走的不是以前村里开采青石的那条主要路线。因为那条路是去石灰窑和采石场没有他要找的药材。第二是他确实看到了一个类似狗熊的动物,但是他看得并不真切。

从张顺娃家出来后我们简单地商量了一下准备先进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狗熊这里肯定是没有的,搞不好张顺娃看到的就是一个人。

在小卖铺老板的推荐下,李益民帮我们找了一个熟悉那边路况的老人张海明给我们做向导,下午三点左右出发去旧村。旧石窑村距离新村大概有十几分钟的车程,路况及其不好,一路上颠簸的人坐都坐不稳。张海明告诉我们这条路以前不这样,在六七十年代村里集体出工修整过一次。他们村的石灰就顺着这条路运出去的。后来景区搞建设把村子划拨了进去,算算也不到十年的时间这条路就不能走了。

到了旧村附近能够看到一条坍塌了的围墙。李益民告诉我们景区倒闭后有些村民为了铺贴家用就从旧村上山搞点山货,所以围墙就被他们给扒到了。景区内有不少基础设施遭到了破坏和丢失。后来他们就贴着景区修了一堵墙把旧村又给隔了出来。这里面有很多陈年恩怨,也是一言难尽。

张海明听完后冷笑说:“有个屁的恩怨。当初说好安置费和搬迁费最后只给三分之一。要不是你们这帮贪污犯,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到死了连个祖坟都没了。”

李益民开玩笑地说道:“叔,我倒是想当贪污犯呢,可惜我连个正经科员都不是,没这个资格呀。要不您老跟县长说说,让我当镇长算了。我贪污了肯定分你大头。”

张海明听完后哈哈大笑。

我内心有些好奇,听他们的意思这个景区应该是政府主导的文旅项目,再不济也是一个公私合营的文旅项目。如果是这样搬迁和安置必然会有决议算项目才能最终落地。怎么可能景区都修完营业了赔偿和安置钱不到位呢?于是我好奇地问道:“这项目不是县政府主导的么?”

李益民笑道:“我刚上班没多久。知道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听说的。陈所长应该比我清楚。”

我看向了老陈,老陈无奈地说道:“这个事儿比较复杂。这个项目确实是政府主导的,而且拆迁费用和后续安置费用是到账的。不然我们看到的新村怎么能建设起来?只不过后续的拆迁款和安置费打到了镇政府的公户后当时的镇领导和他们村的村干部动了歪心思。就把那笔钱给挪动了。”

我问道:“贪污了?”

老陈摇头说道:“也算也不算。这笔钱是公对私要落到人头上的。老百姓也知道具体数目。要说贪污他们没那个胆子。这跟送死有什么区别。但是这里面的猫腻你是懂的。”

我默默地点点头。这种事在我们那边也发生过。这些人没胆子真的贪污这笔钱。但是用这笔钱存到银行赚点利息或者放高利贷吃一次过桥费他们是敢的。毕竟又没有说不给,早给和晚给,给一部分人和全部给是巨大的差距的。毕竟那可是一笔巨款。存到银行几个月也能搞几万块的利息,而且风险很小。于是问道:“那这笔钱呢?”

老陈笑着说道:“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主导这件事的那个副镇长干联合人把钱给搞出来人就失踪了。这货一失踪,参与这件事的会计熬了几天实在是熬不住就投案自首了。县里接到举报后就开始想尽办法找人和找那笔钱。那笔钱在存入副镇长亲戚的账户第二天傍晚就被转移到了另外一个账户。接下来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分散到了上万个账户上流转。随后这些账户上的钱在几十个地方被人取走。明显是被洗走了。虽然追查回来一部分,但也就是九牛一毛。至于那个副镇长至今还在找,但是一点消息也没。具体的案情我也知道得不多。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回去问问丁俊峰。当年他亲自参与了这个案子。反正钱政府是花过了,肯定不会再花一次。本来指望景区经营好了可以慢慢地填这个窟窿,结果景区也倒闭了。所以就成了一笔糊涂账。不过话说回来,村民要说亏也确实亏了。毕竟离开了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但是话来回说他们也赚了。毕竟现在景区倒闭了。旧村又还给了他们。村民人人都住上了新房。怎么也要比以前住在山里生活条件好很多。”

张海明冷笑说道:“老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舒服。再说了这笔钱是他们承诺给我们的。又不是我们多要的。反正怎么也是亏得多。”

李益民笑道:“叔,你说的也没错。不过搬迁了总归不是什么坏事。最起码不用挑水劈柴,冬天也不用自己烧炉子。生活总归是比以前方便了。”

说话间我们穿过了围墙后我看到旧村,当即让人眼前一亮。整个村落依山而建,房屋是顺着山势开凿的窑洞。一眼望去那些窑洞高低错落但又十分规整。这是因为家家户户的建筑风格基本一致。蜿蜒的青石路将这些窑洞串联起来,远远地看上去整个村子如同秋天成熟的葡萄一样挂在了山上,所以整个村子看上去有一种古朴并且融入自然的美。十分具有民俗特色。几棵古柏矗立在村落各处,给这个石头村增添了一抹绿意,也告诉外人这里悠久的历史。此时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政府会把这个村子划拨到了风景区了。确实能让游客耳目一新。

张海明抬头看了一眼村子长叹了一声然后指着那条仿佛天梯一般的石板路说道:“那条主路是通向采石场的,我们要走的那条路在另外一边。我带你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