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刘国轩字)说的极是,明日孤便命何佑、高奎率军监视龙门港,统大军先击败南边的卫军”,郑经长吁了口气。
——
八罩岛,又名望安岛,乃是澎湖第四大岛,当年郑成功率军途经此地,因海况平顺,更名为“望安”。可惜如今并不安宁,处处可闻炮火喧天。在延平王郑经的亲自指挥下,足足三万郑军从四面八方杀向这座小岛,仅仅两天,附近的将军澳屿、东屿坪、西屿坪、东吉屿、西吉屿等岛屿先后被占领,只有西北方的屿岛仍在卫军手中。
“传令下去,全军撤往屿”,凝望着不远处的郑军船队,满都拉图平静地下令。自从派南雄总兵王国栋增援龙门港后,他的手中只剩一万兵马,却一点也不担忧,此前已派快船给福建巡抚刘茂遐、福建提督李应明送信,要求他们尽快派兵马渡海增援,算算时间,也快该到了。满都拉图其实很清楚,海上不可测因素很多,偏航、飓风等都会影响援军抵达的时间。不过,百战余生如他早已将生死看淡,运气好、青史留名,运气不好、同样青史留名,又何惧哉
这位猛将不知道的是,当郑军撤出金门后,刘茂遐、李应明便已着手准备渡海增援之事,在金门聚集了数万兵马。只是福建水师主力已经被苏合带走,留在金门的多是陆师,渡海远征,没有足够的战船护航是十分危险的。接到满都拉图的求援信后,二人还是决定赌一把,除了在平台一役上为自己积攒更多的功勋外,还因为朝中人人皆知苏合、满都拉图二将是大可汗少年时的玩伴,若见死不救任他们折在澎湖,恐怕会触犯至尊的龙鳞!仔细商量后,决定把剩下的水师全部派去护航。“全部”二字听着霸气,其实也只有总兵周彪、副将徐尚朝部四千人,降将苏勘部两千人,统共六千人、一百一十艘战船而已。不过,陆师的数量着实不少,搜集了五百余艘各类民船,运送韩天福、李玉彬、宋国辅、李发美、孙楷宗、陈重六总兵所部两万人马,由福建提督李应明亲自指挥,浩浩荡荡前往澎湖。
“大明威武大明威武大明威武”顺利攻下八罩屿,郑军上下欢声雷动。
“我军士气正盛,宜趁胜攻取屿”,刘国轩再次建言。
郑经点了点头,“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兵发屿!”
然而,命运却跟这位延平王开了个大玩笑,次日凌晨,卫福建提督李应明率领的六千水师、两万陆师顺利抵达了澎湖列岛最西端的屿岛。之所以如此顺利,乃是因为内奸。此前被郑经派去守卫漳浦的副将苏勘见卫军势大,率众降卫。此人对台湾、澎湖一带的水道极其熟悉,对郑军的守卫情况也一清二楚,有此人带路,再加上郑军正在澎湖南、北两个方向激战,无法部署足够的哨船,李应明的军队得以有惊无险地抵达。有了这支生力军,卫军的战船数量虽然仍不如郑军,可陆师的人数已经不弱于郑军。
“浩瑞浩瑞浩瑞”屿岛上欢声雷动。郑经脸色铁青,向诸将问计:“眼看大功告成,却不料敌人又派援军来,如今之计奈何”
“藩主勿忧,我军水师仍占优势,只需寻机击溃敌人的水师,便能将他们的马步兵困死在岛上”,从柑桔屿赶来的定西伯吴淑献计。
郑经心里明白,吴淑这主意听起来慢,却是最有效的法子。敌人渡海远征,粮草军械全靠海运,澎湖离台湾近、离福建远,自己又有水师优势,若能击溃敌人的水师,他们的陆师无法得到给养补充,必然不战自溃。
“传孤军令,诸部轮流巡弋,着重攻击卫军的运输船,若发现卫军水师,务必紧紧咬住、及时送信,伺机歼灭之!”延平王缓缓下令。
刚下达完军令,郑经还没来得及缓和心绪,东宁方面又传来急报,再次给了他重重一击,“东宁总制使陈永华急报:伪秦王率卫军于四月十六日在鸡笼登陆,兵力约七八万众,连克鸡笼、淡水、南嵌社、哈仔难社诸地,正水陆并进前往东宁!”
不由得勃然大怒,“卫军于四月十六日登陆,为何至今才报”
使者苦着脸回答:“禀藩主,伪秦王十分狡猾,登陆前先派水师悬挂咱们东宁的旗帜,封锁了台湾北部海域,鸡笼和淡水守军悉数被歼,沿途所遇渔船均被扣留,直到两天前才有哈仔难社番民逃入东宁,陈总制闻报后立即命小人乘快船通知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