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芳弦”二字之意,一则真言其表,二则记述其音【是以谓之言其里】。古有希孟以彩蝶示马蹄花香,大抵“以目传芳”。而今技不足以及希孟之末,惟着文以记,故又可曰“以目传音”,而又因此间乐音以声传芳,游乎人心之中,回漾百里之外,绕梁久传,空谷存音,亦不绝兮。此阁之所名也,欲彰其由,颂其琴而传其乎永年。
余初观此琴,未识其精而沉乎排律之中。及至曲终,方得以观琴之一肌一理——岂止曰琴?其实可名珍宝于世矣!七珠瓒而金帘合,似北斗之位,耀耀乎更吞天地之气,采采兮亦揽光华流年,竟可令人心驰而神恍,忘忧愁,欢喜而闻。【虽有琴瑟万钟之音,缘何心绪常怅然若失?大抵,缘起乎瑞不肯细谈之事矣!虽合北斗,然若无人鼓之,何以颂其音?】
是故,同生装饰之心,并有记事之情。于尚整修之时而作此文章,聊以记所闻所感,并命此地曰“芳弦阁”。虽音律其美不可胜记,亦可略述其一二,稍记琴身华贵,并有音律其思,仍是喜事。
并附一诗,曰:
四弦同曲各其音,声随玉拨指间沁。
七星饰得珠玉色,复撩怀中璀色琴。
共和国百三十二年,辛丑书。